《鞠躬尽瘁》成语典故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成语典故

诸葛亮

【出处】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义】

表示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为止。常和“死而后已”连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已:止。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执掌了政权。不久,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魏文帝。

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正式登基,不久江东的孙权也正式登基。于是,出现了魏、蜀、吴三国。

蜀汉皇帝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辅佐刘备,把蜀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不久之后,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阿斗”,他昏庸无能,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全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一贯主张联吴伐魏,这时他一面和东吴交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方边境,然后积蓄力量,积极准备北伐。

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感到力量积聚得差不多了,便决定出祁山北伐魏国。在出师前,他给后主刘禅上表,要听信忠言,任用贤臣,富国强兵。这道奏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出师表》。

可是,这次北伐并没有成功,诸葛亮兵败以后,只得退兵回蜀。

过了几年,诸葛亮决定再次北伐。当时,有一些臣子对诸葛亮北伐持反对态度。于是,诸葛亮再次上表给后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要来伐你。后主刘禅看了,同意诸葛亮北伐。

这第二道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由于表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国的忠贞气节,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名篇,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