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的典故是发生在晋襄公病逝之后,有关晋国内部权位争夺的故事。
上回说到,在晋襄公病逝之后,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不仅和阳处父被杀有直接关系,还给晋国引发了一场祸乱。
这件事是关于晋襄公死后晋国继承人的问题,在晋襄公病危之际,他曾专门把赵盾、狐射姑和阳处父等几人叫到跟前,对他们做了明确嘱咐,自己死后由世子夷皋继位,当时赵盾等人都是满口答应,可等晋襄公刚一死,事情就出了变故。
问题首先出在赵盾身上,他主要考虑夷皋还只是个幼儿,而晋国是千乘之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内形势极其复杂,把这样一个大国交到两三岁的孩子手里,未免有些草率,万一夷皋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赵盾就把自己的担忧告诉给了国中的几位大臣,并提议应该派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来即位,主持晋国大局。公子雍是晋襄公的庶弟,为人心地善良,头脑也很清晰,在晋国颇有口碑,只因晋襄公担心自己死后他的儿子镇不住公子雍,所以就提前把公子雍打发到秦国去了。
在场的大多数人听了都觉得赵盾的提议是出于大局考虑,比较符合晋国当前的实际,所以就没什么反对,可赵盾的政治对手狐射姑却偏不这样想,他的心里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晋襄公的庶弟之中,有一人名叫公子乐,与狐射姑的关系十分密切,狐射姑就想把公子乐扶上君位,这样自己以后在晋国就可以说一不二。
于是狐射姑就对众人说:“秦晋同为中原大国,借秦人之手立晋国之君,难免会受制于人,我倒觉得不如立公子乐,公子乐现在陈国,陈国乃晋国属国,对晋国言听计从,况且公子乐之母辰嬴曾受到两任国君的宠爱,立辰嬴的儿子,必然能够服众。”
狐射姑所说的两任国君,指的是晋怀公和晋文公,辰嬴先后嫁与这二人,都深得宠爱,可在赵盾看来,这件事不但不能体现辰嬴的尊贵,反而恰恰证实了她的低贱,于是针锋相对的说:“辰嬴在先君怀公死后不能为其守志,反而以美色诱惑文公,骗取文公信任,这样的人凭什么服众,反倒是公子雍的母亲才称得上贤良淑德,在国中受人爱戴,况且陈国路途遥远,迎接路上危险重重,不如秦国可靠,秦国同为千盛之国,结交秦国远比结交陈国要好。”
狐射姑和赵盾二人各执一词,争执了一天也没个结论,只得暂时作罢。
等赵盾回到家里,觉得事情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必须抢在狐射姑前面采取行动,于是他找来了士会和先蔑,让二人立即启程赶赴雍州面见秦康公,请求秦康公派人护送公子雍回国即位。
士会和先蔑刚动身不久,狐射姑也派人到陈国去请公子乐,为了不落在赵盾之后,他还特意叮嘱手下到了陈国之后不必向陈侯禀报,直接带了公子乐就回晋国。果然不出十天时间,狐射姑就得到消息说公子乐已经到晋国近郊,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绛邑。
狐射姑马上让手下准备新君上任所需的各项物品,务必赶在公子雍回来之前,一切就已经尘埃落定,然而狐射姑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当时的赵盾虽然不是相国,但他是中军主帅,又是晋襄公托孤的第一重臣,其权利基本等同于相国,像新君上任这样的大事,是绝对绕不开赵盾的。
因此赵盾很快就知道了狐射姑的计划,为了不让狐射姑得逞,他干脆让心腹手下带了三百多名家甲,埋伏在绛邑城外公子乐的必经之路上,等到公子乐经过时,家甲就一齐冲出,了结了公子乐的性命。
狐射姑怎么也没想到赵盾半道中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让他的计划全部泡汤,气得狐射姑不禁破口大骂,可是骂归骂,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再没有什么无回天之力,可狐射姑又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他认为有必要教训一下赵盾,让赵盾认识到自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正是晋襄公的灵柩被运到曲沃太庙准备下葬之时,阳处父留在曲沃负责守卫灵柩,狐射姑就决定拿阳处父开刀,一则阳处父没什么太深的背景,杀阳处父不会引来太大的麻烦,二则阳处父如今孤身在外,比较容易下手,再就是当初是阳处父给晋襄公提议才使得自己的中军主帅被免,导致自己如今不得不处处受制于赵盾。因此狐射姑就派弟弟狐鞫居带人暗中潜入曲沃刺杀阳处父,才有了上一期的故事。
赵盾在得知阳处父被杀后,心里很清楚这是狐射姑有意在向他示威,可为了不影响他的大计,赵盾决定先将这件事暂时压制,一面派人催促秦康公尽快护送公子雍回国,一面继续按计划推进晋襄公葬礼事宜。
到了正式下葬的这一天,晋国大小文武官吏全部到齐,狐射姑和狐鞫居兄弟也在其中,赵盾亲自主持葬礼,各项仪式都在紧张有序的推进之中,到了整个环节接近尾声的时候,赵盾忽然对众人说:“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前几日负责守卫主公亡灵的阳处父遭奸人残害,而那个凶手,不用我说,我想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说完这句话,赵盾的目光如剑一般刺在狐鞫居的身上,狐鞫居没想到赵盾忽然有此一举,吓得他顿时两条腿发软,整个身体都快站不住了。
赵盾走到狐鞫居跟前,语气比刚才又强硬了几倍说道:“我之所以不追究此事,一是不想因此影响主公的葬礼,二是以为你会良心发现,主动来找我投案自首,想不到你竟然执迷不悟,如此猖狂之徒,本帅岂能纵容,让你活到今天,就是要用你的首级祭奠先君和阳处父在天之灵,以正国法。”
说完赵盾就命令武士将狐鞫居拿下,然后当场斩首,狐射姑知道赵盾这是故意杀给他看,规规矩矩的站在旁边也不敢出声,等葬礼结束之后,狐射姑回家简单收拾了行李,就连夜逃往了狄国避难。
办妥了晋襄公的后事,又趁机挤走了自己的政治对手,接下来赵盾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等着公子雍回来,然后辅佐他继承国君之位,然而赵盾却没有想到,另一个麻烦却紧跟着找上门来。
这一次赵盾要面对的是晋襄公的正室夫人,也就是世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她与赵盾争执,当然是为了她儿子夷皋被废的事情。
赵盾前脚刚从曲沃回到绛邑,穆嬴马上就抱着夷皋来到赵盾家,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指责赵盾为什么背叛先君的遗嘱,擅自将夷皋废掉,而要改立公子雍为国君。
赵盾一来碍于穆嬴的身份,二来也确实觉得对穆嬴有愧,只得对穆嬴好言相劝,说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晋国的大局,不得已而为之,请求穆嬴能体谅他的苦衷。
穆嬴哪里听得进这些话,指着赵盾的鼻子骂道:“你是先君最信任的重臣,他不但将晋国的大权交付于你,还指派由你负责世子继位的事情,这些话至今还萦绕在我耳旁,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抛弃我们孤儿寡母,背叛先君遗命,我没能能力保护好先君世子,没脸活下去,就让我死在相国面前。”
说着穆嬴就要抱着夷皋在赵盾家的柱子上撞死,赵盾赶紧让人拦了下来,但穆嬴仍不肯罢休,坐在赵盾家的中堂哭闹不止,由于赵盾是中军主帅,他的府邸就在绛邑主街,过往的行人很多,没多久绛邑城中无论官吏还是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聚集在赵盾家门外议论不止,有些人看穆嬴哭的可怜,不禁同情起她,反而指责赵盾考虑问题不够周全。
有一些大臣觉得任由穆嬴这样闹下去影响实在太坏,于是来到赵盾家中,奉劝他还是遵从晋襄公的遗命,立夷皋为国君,可赵盾觉得士会和先蔑已经去秦国交涉公子雍的事情,这时候更改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先且居提议说:“不如我们先立夷皋为君,等到一切办妥之后,再派人去秦国告知国君已立之事,让他们不必再把公子雍送回来,倘若他们坚持要送,就显得秦国理亏,到时候即便双方开战,那也怨不得我们了。”
赵盾眼看着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不满足穆嬴的要求,自己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台,为了安抚穆嬴,只得同意按照先且居的方法来办,择良辰吉日恭迎夷皋继位,即任晋国的国君,穆嬴看赵盾松了口,这才满意的抱着夷皋离开了。
这便是成语“言犹在耳”的典故。
公元前620年,还不满四岁的夷皋便在赵盾的主持之下顺利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灵公。
穆嬴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可秦国那边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当初士会和先蔑到了秦国向秦康公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后,秦康公当即喜出望外,他对手下人说:“当年先君穆公曾辅佐晋国两任国君即位,在这之后便开创了秦国的霸业,如今寡人刚即位不久,又要再次立晋国之君,可见这是上天有意让寡人将秦国的霸业振兴下去。”
于是秦康公让人将公子雍带来交给士会和先蔑,挑良辰吉日,为公子雍举行盛大的欢送礼仪,又拨五千精兵交予白乙丙,让他负责护送公子雍渡河,公子雍谢过之后,就跟着士、先等人离开了秦国。
半个多月后,一行人过了黄河,来到晋国境内,士会此时还不知道晋国发生的变故,为了让赵盾那边提前做好准备,他特意派一名手下骑快马去给赵盾送信。
赵盾得知公子雍回来,立马就犯了难,只好召集群臣商议下一步的对策,荀林父说:“我认为元帅应带着兵马到黄河边去见秦军,先以好言相劝,告知晋国国君已立的消息,让他们带着公子雍原路返回,如果对方无理刁难,那就只能和秦国决裂。”
赵盾叹了口气说:“事已至此,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于是赵盾亲率两万人马,自领中军,荀林父领上军,先且居领下军,沿着通往黄河的官道行进,没多久,就在令狐和秦军相遇。
士会一看赵盾来了,以为他是来迎接公子雍的,赶忙拍马上前准备和他答话,哪只赵盾却把脸一沉,对士会说:“你在外面可能不知道晋国发生的事情,如今晋国国君已立,公子雍回到晋国难免有些尴尬,还是请他自行离开为好,倘若他强行入境,休怪我以谋反之罪论处。”
士会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才明白赵盾是什么意思,他愤怒的说:“当初是元帅亲口下令让末将去迎接公子雍,末将的任务就是将公子雍安全的送入绛邑,元帅如今说出这话,请恕末将难以从命。”说完转身就要离开。赵盾忙叫住他说:“你到哪里去。”
士会听了不客气的说:“既然我当初接受了元帅发出的保护公子雍之命,那我就是公子雍的臣子,他在哪里,我便在哪里,元帅若要惩治公子雍的谋反之罪,只怕还先得过我这一关。”
等士会走远了,赵盾对荀林父说:“士会心里对我们有怨,现在他要拿公子雍的事情跟我们叫板,我担心他早晚真的会借秦国兵马怂恿公子雍回来夺权,不如现在就将他除掉,以免留下后患。”荀林父轻轻的笑了一声说:“既然您是主将,当然全凭您做主。”
于是赵盾下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等到号令一起,他便领着大军向秦军发起进攻,这时候士会才刚回到秦营见到公子雍和白乙丙,还没来得急跟他们通气,告知晋国发生的变故,晋军就已经杀了过来,秦军毫无防备,匆忙之间应战,但由于阵型未成、兵力又在晋军之下,被晋军杀的大败。
白乙丙见此状况,也顾不得问士会是怎么回事,只能让士会和先蔑暂且护送公子雍撤退,他亲自领着人马断后,赵盾率领主力将白乙丙困住,让荀林父领轻骑三千绕开白乙丙去追公子雍等人。
荀林父在混乱之中很快发现了公子雍的踪迹,为了不给日后留下麻烦,他瞅准公子雍的位置,驾着车冲上去就是一刀,当场将公子雍的脑袋砍了下来,士会和先蔑气的暴跳如雷,提刀上前要和荀林父拼命,荀林父知道凭士会和先蔑这点人,打下去肯定会要了他二人的命,念在往日同朝为官的情分,荀林父有意放他们一马,于是故意装着敌不过士会的样子,带着人马撤回了本寨。
这时候白乙丙已经从与赵盾的战斗中败下阵来,逃亡路上正遇上士、先二人,士会提议将残兵收拾到一处,杀回去和赵盾决一死战,给公子雍报仇,白乙丙却说:“大丈夫不逞一时之勇,如今我们已经落于下风,再回去只能白白送命,我看还是就此作罢,留着这笔账以后再算。”
士、先也觉得白乙丙说的有道理,只好忍下这口气,跟着白乙丙离开了晋国,自此二人便留在秦国为官。
赵盾一看公子雍已死,目的达到,为了避免事态恶化,也就不再追赶白乙丙等人,带着兵马返回了,可赵盾此时还不知道,都城之中一场针对他的叛乱正在悄悄酝酿。
那么赵盾将会如何处理这次的叛变,经过这些事情,别人又会给他怎样的评价,在他的政治对手狐射姑眼中,赵盾又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