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惴不安”这个成语出自《诗经·秦风·黄鸟》,诗的内容描写了秦穆公死后发生的一件事,作者也借这个典故对秦穆公人生最后时刻犯下的罪行进行了批判。
上回说到,在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身患重病,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这个时候的秦穆公已经是个61岁高龄的老人,他驰骋沙场几十年,创下不少丰功伟绩,而如今却也难逃岁月的魔掌,随着他病情的发展,秦穆公预感到自己人生即将走到尽头,是时候该为后事做准备了。
和大多数的帝王一样,在自己的弥留之际,秦穆公除了要确定继承人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陵墓的修建工作。在君王们的看来,陵墓是他们死后要长久居住的地方,所以工程上绝对不能有任何马虎,不但要做到跟他们生前居住的地方一样豪华,而且为了避免自己死后不至于孤独,也催生出了一种特殊的风俗,那就是殉葬制度。
在春秋以前的奴隶社会中,君王身边的妻妾奴仆都是君王的私有财产,所以君王死了之后,这些人被要求陪葬也通常被认为是情理之中,然而到了春秋之后,随着中原人越来越重视对于声明的重视也开始逐渐加强,很多中原贵族都已经逐渐放弃了陪葬的制度,可是秦国却因为靠近西戎,在文化上还是受西戎诸国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后来在蹇叔和百里奚等人的努力下,秦穆公也在努力向中原文明靠拢,却终究还是存在差距,所以在秦穆公的思想中,对于殉葬还是十分看重的。
根据秦穆公亲自选定的名单,被指定要为他殉葬的人多达177人,这其中除了陪伴他的妻妾和伺候他日常起居的侍从之外,还有三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分别是奄息,仲行、针虎,三人同为秦国当时的名士子车之后,不但学识渊博,富有经天纬地支持,而且品行也为人称赞,在秦国被并称为“三良”,当时有不少人都认为,这几人是继百里奚、蹇叔和公孙枝之后,最有希望能将秦国壮大之人。
而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秦穆公在他晚年的时候,对这几人十分器重,将君国大事全部交由他们处理,自己但凡遇到难处,首先想到的也是向他们请教,然而也正是由于秦穆公晚年对他们的依赖,让秦穆公觉得自己即便是死了也离不开他们的辅佐,所以奄息、仲行和针虎三人的名字便赫然出现在殉葬人员的名单之列。
秦穆公的这个决定公布之后,立即便在秦国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奄息等三人的名气很大,不但在秦国人尽皆知,就连周边也有许多文人专程慕名来拜访,所以很多大臣都上书向秦穆公提出反对,然而一生英明的秦穆公却在临死之际却变得,无论手下如何苦劝,秦穆公都一概拒绝,最终奄息等三人还是没能逃脱殉葬的命运。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病世,秦国上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世子罃亲自主持,规模十分浩大,秦穆公下葬之后,按照他生前的指示,包括三良在内的总计177人全部殉葬,人数之多另当时的其他国家无不感到震惊。
秦穆公659即位,在位38年,他的一生征战无数,取得的成绩也令人赞叹,在他执政期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使得有识之士能够彰显其才,他发展军事、善待百姓,为秦国发展初期迎来一段开明清正的时期,他勤于政事、开疆拓土,成功将一个偏居西隅、积贫积弱的蛮夷之邦推向大国的行列。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作为的人,却在临死之前犯下了荒唐的错误,而这个错误直接导致在他死后的数百年里,秦国一直都处在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也正因为如此,
终春秋之世,秦国都再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直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任用商鞅变法施行改革,秦国的状况才有所突破,后来人们评论至此,都认为是秦穆公枉杀忠良,惹怒了天神,上天这才有意天降罪于秦国。
在《诗经》里,人们对秦穆公殉葬三良的做法进行了强烈的谴责,说只要从他的墓穴旁边经过,想起当年殉葬的惨状,就会不由得感到“惴惴其栗”,成语“惴惴不安”正是由此而来。
秦穆公死后,他所立的世子罃即位,是为秦康公,就在秦康公即位不久,秦国又和晋国发生一段难以言说的纠葛。这场纠葛与晋国的一人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这个人是谁,整个过程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