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的典故出自《左传》,讲述了宋襄公打着“仁义”的旗号试图称霸诸侯,但最终却事与愿违的曲折故事。
上回说到,公元前642年,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成功的击败了公子无亏,顺利回到了齐国,可就在宋襄公刚刚抵达宋国境内时,公子昭却再次跟了过来,这让宋襄公很是惊讶。
原来宋襄公刚离开临淄不久,公子昭就遇到了麻烦,原本高傒和国懿仲打算按照齐桓公的遗愿辅佐公子昭即位,谁知就在公子昭即将上任的前两天却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开方身上,开方当初虽然杀了无亏,但他的目的却是希望能让自己的主子公子潘即位,他也好跟着沾光,现在被公子昭捡了便宜,心里当然不愿意,于是他便暗中与公子元和商人等联络,各自率领手下家丁将宫门围堵起来,阻止公子昭即位。
高傒和国懿仲无奈,为了避免国内再次发生战乱,他们只好建议公子昭再去向宋襄公求助。
宋襄公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安慰公子昭说:“只怪寡人收兵太早,你放心,你的事情寡人一定会管到底。”
当年五月,宋襄公再次起兵进攻齐国,开方得到消息后便与其他三人商议说:“敌兵压境,如果我们仅仅凭城固守,恐怕撑不了多长时间,要是再被截断粮草,那后果不堪设想,不如趁着他们还没到来,你们三人即刻领兵前往甗地抵挡,我则居中调度,负责粮草和援兵的供应,你我同心协力,大事可成。”
此话一出,立即招来三人的反对,原来四公子名义上是合作,实则各怀鬼胎,因此公子元等人提出:要么共同出兵,要么共同坚守,谁也别想坐收渔翁之利。公子潘与开方只得答应与公子元等共同出兵。
五日之后,两军在甗地相遇,四公子为了保存实力,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发起进攻,各自选地扎营,营寨的位置却相互独立,无法协同作战。
宋军派去侦查的公子目夷很快就发现了齐军的破绽,回去向宋襄公汇报说:“齐军虽然人多,但布局松散,各自为战,我军只需将其首尾切断,定能大破敌军。”
宋襄公便按照目夷的建议,等到天黑之后,悄悄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公子元,吸引敌军注意,目夷领着中军攻打实力最强的公子潘和开方,公子荡则带领曹、卫两国军队绕到齐军后路,截杀逃脱的士卒。
三更时分,宋襄公首先发起进攻,公子元猝不及防,军中顿时大乱,公子潘听到响动立即出营查看,这时开方也闻讯赶了过来,公子潘问开方是否派兵支援,开方说:“先不着急,看看形势再说。”
谁知就在二人商议时,突然觉得后面火光冲天,二人回头一看,目夷已经领着大军杀了过来,公子潘和开方吓得魂都没了,想收拾军队应战,但却为时已晚,他们只得在亲兵的掩护下弃营逃跑,结果正遇上公子荡,又是一阵厮杀,好在宋襄公已经提前下了命令,公子潘和开方二人才得以逃脱。
其他两路大军得知公子元和公子潘相继落败,也只得收兵回城,可等到众公子抵达城下时才发现,临淄城早已被高傒和国懿仲控制,眼看着后有追兵,跑也跑不了,众公子只得向公子昭投降。
公子昭便在高傒等人的拥护之下进了城,正式继承了君位,是为齐孝公。
再说宋襄公办成了这一件大事,心里颇为满意,他也因此有了更高的目标,这时候他想起了当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的盛况,于是暗自思忖:“当年齐国称雄一时,何等荣耀,如今寡人亲手平定了齐国内乱,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于是宋襄公便下定决心要接替齐桓公称霸,他先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准备召集诸侯会盟,但又担心那些大国不肯买他的帐,于是就想先找几个小国试试手。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分别向曹、邾、滕、鄫四国发去书信,邀请他们在曹国南部边境参加会盟。
结果没想到,事情刚一开始就碰了壁,先是曹、邾两国互相观望,迟迟不见答复,而滕国的滕宣公干脆直截了当的回信拒绝了宋襄公。
宋襄公哪里受得了这个,亲自带着部队来到滕国,又派公子荡用一番花言巧语将滕宣公骗到了自己的驻地,然后直接将他捆绑起来带回了宋国。
曹、邾二国得到消息大吃一惊,赶紧写信向宋襄公致歉,并在会盟当天早早赶到了约定的地点,可鄫子却仍旧不见表态,宋襄公只得在曹国境外与曹、邾两国会盟。
五日之后,鄫子终于现身前来赴约,宋襄公很不满意的对目夷说:“寡人初次会盟,就有两个国家敢拖延怠慢,要是不严厉惩罚,将来何以在中原立威,眼下正好要祭祀土地,干脆就用鄫子的人头来祭奠,到时候看东夷诸国还有谁敢藐视寡人。”
目夷被这话吓了一跳,赶紧劝宋襄公说:“古人在举行小祭祀时,使用牛马这样的大祭品尚且会遭到谴责,更何况是用人呢?祭祀的目的本是为了人好,而您却用人命去祭祀,那还何必要祭祀呢?当初齐侯以仁义匡扶天下,不遗余力的帮助鲁、卫、邢三国复国,圣人还认为他的德行不够,现在您首次会盟就要伤害两个国家,那别说称霸,恐怕宋国能得到善终就已经不错了。”
宋襄公顿时变了脸色,打断目夷说:“此事寡人已打定主意,不用你在此多言。”说完便写了一封信给邾文公,让他暗中将鄫子擒拿,邾文公惧怕宋国淫威,果然照办,到了祭祀的当天,邾文公就按照宋襄公的指示杀了鄫子,然后用他的人头祭拜土地。
曹共公听说这件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对他的大夫僖负羁说:“宋公竟然如此残暴不仁,稍有言语不和就要夺人性命,看来此地非久留之地,我们还是赶快离开吧。”僖负羁也说:“主公所言在理,今夜我们就走,以免夜长梦多。”
于是主仆二人既没有向宋襄公打招呼,也没有尽地主之谊,直接就领着随从返回了都城。
第二天宋襄公发现曹共公不告而别,气得大发雷霆,冲着目夷吼道:“寡人当初说要立威,你还阻止,现在看来很有必要,就连曹侯都敢轻视寡人,寡人定要让他知道厉害。”
目夷好心劝他说:“主公您连辱两国,国中已经有人对您不满,现在又要强行用兵,恐怕得胜的几率很小。”
但宋襄公这时候根本听不进他的话,直接下令拔营起寨,向着曹国都城进发。
曹共公听说宋军到来,赶紧下令紧闭城门死守,凭借他往日对百姓的恩惠,以及国中充实的粮草,倒也与宋军整整僵持了三个月。
眼看着曹国迟迟拿不下,宋襄公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得到一个坏消息,不久之前郑文公已经派人出使楚国,向楚成王示好,宋襄公担心一旦楚国实力增强,将对自己产生巨大威胁,于是多方权衡之后,宋襄公只好派人向曹国讲和,并就此罢兵。
回到商丘没几天,宋襄公再次将会盟之事提上日程,公子荡向他献策说:“我们上次之所以进展的不顺利,就是因为主公仅仅将目标锁定在了小国,而少了大国参与,因此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
宋襄公回答说:“这个寡人也明白,但是大国哪里是肯轻易就范的。”公子荡说:“齐侯借主公之力得国,欠您一个人情,而楚国不通中原多年,近来随国又领汉东诸国叛楚,因此楚国急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所以这两个国家一定可以争取过来。”
宋襄公觉得有道理,正要说话,谁知目夷却摇头反对说:“宋国自商末以来,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千乘之国,现在咱们能够自保,不被外敌入侵就已经很幸运,为何还要不自量力,凌驾于诸国之上,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宋襄公这时候根本不想搭理目夷,当即按照公子荡的建议写信给齐孝公和楚成王,邀请他们在宋国的边境鹿上,也就是山东巨野举行会盟。让宋襄公没想到的是,齐、楚二君很快就给他回了信,答应了他的提议。
到了约定时间,宋襄公早早来到鹿上,在这里搭起了临时祭坛,两天以后,齐孝公抵达,宋襄公仗着自己对他有恩,态度颇为傲慢,齐孝公倒也没有太在意,又等了几天,楚成王也终于赶到,于是众人便商定,明日清晨正式举行会盟仪式。
第二天一早众人齐集坛下,宋襄公以主持人身份首先登上祭坛遥拜天子,然后当众宣读祭词,接着又在祭坛使者的服侍下歃血盟誓。
齐孝公和楚成王看宋襄公如此目中无人,心中大为不满,宋襄公自顾自的完成仪式后,来到楚成王和齐孝公跟前请他们登坛歃血。
齐、楚二君坐在原地不为所动,宋襄公只得再邀请一次,过了许久,楚成王才悠悠的说:“会盟这等大事,宋君一人就能办好,看来也用不着我们操心了。”
宋襄公没意识到楚成王的话外音,继续说道:“我请二位还有一事相求,眼下陈、蔡二国仍然依附于齐,郑、许两国近来又归附了楚国,为保证日后诸侯同心协力,寡人希望两位能顾全大局,让两国的属国都归附宋国,从此诸侯团结一致,共谋大事,再无二心,这样岂不是更好。”
楚成王和齐孝公听到这样的要求都是一愣,沉默了半晌,楚成王才冷冷的说:“宋君的提议果然很有见地,等寡人回到郢都后就着手办理。”
宋襄公没想到楚成王如此痛快,赶紧上前一步向楚成道谢,楚成王却摆手说:“宋君不必心急,今日诸侯不齐,等我将他们都召集之后,再重新商议会盟。”宋襄公满脸堆笑的答应下来,于是众人便各自散去。
回去的路上,子文问楚成王说:“宋君独断专行,傲慢无礼,大王为何却要卖给他面子。”楚成王笑了笑说:“到时候自有分晓。”
公元前640年秋天,是众人约定的二次会盟的日子,宋襄公早就提前派人来到盂邑,也就是河南睢县搭建起了祭坛,期待着自己成为盟主的那一刻。
临行前公子目夷劝宋襄公说:“楚人反复无常,为了稳妥起见,主公还是多带一些士卒以防万一。”宋襄公听了鄙夷的说:“寡人凭信义召集诸侯,何须用兵。”
到了当天,宋襄公、楚成王、曹共公、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等先后赶到,众人相互见礼之后就分宾主落座,楚成王和宋襄公同为上座。
眼看着时候差不多了,宋襄公起身说道:“过去齐桓公带领诸侯匡扶社稷、安定四方,为天下苍生做出了诸多贡献,如今齐侯虽死,但王霸之业不可荒废,寡人打算与诸位同心协力,将齐侯一手缔造的伯业延续下去,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陈穆公和郑文公等都不敢开口,宋襄公希望楚成王能站出来支持自己,谁知楚成王眼睛微闭,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宋襄公无奈之下只得主动向楚成王询问道:“不知君侯对寡人的建议有何想法。”
楚成王不急不慢的答道:“君侯的提议虽好,只是不知道该由谁来担任盟主。”宋襄公心想我不是早就和你商量好了,你现在竟然这样问我。但宋襄公也不便明说,只好侧面回答:“如果要论贡献,在座诸位都不相上下,我看不如就按爵位来定,这样更能服众。”
众人心里都明白,宋国是在场唯一的公爵,要论爵位,盟主之位当然非他莫属,想不到楚成王马上接口道:“那好啊,楚国自我武王以来就已经称王,既然论爵位,那寡人就只好当仁不让了。”
宋襄公气的脸都变了色,当场向楚成王翻脸道:“楚国无礼僭越,自封为王,幸而天子宽宏大量,没有问楚国之罪,你竟然还恬不知耻,想以此来要挟诸侯,我岂能让你得逞?”
楚成王见到宋襄公已经撕破脸皮,干脆卸下伪装,命令在场的子文将手中的令旗挥了一挥, 盂邑四周瞬间被全副武装的楚兵包围。
陈穆公和郑文公原本就依附楚国,现在见楚成王又做了准备,当场表示愿意拥戴楚成王为盟主,其他诸侯也纷纷附和,只有宋襄公仍旧不甘心,可楚成王已经不再给他反驳的机会,当即向众人大声说:“宋子未经王命,擅自会盟,此等目无天子之举,寡人岂能坐视不管。”说罢便命人上前将宋襄公擒拿。
宋襄公此刻万分后悔没听目夷的话,但为时已晚,楚成王下令将宋国准备用来祭祀的牛羊粟米掠夺一空,然后干脆率领大军向宋国商丘发起进攻。
目夷在商丘得到消息后,赶紧组织军队应战,好在他调度有方,楚军虽然将商丘包围了一个多月,却也没能取得任何进展,眼看着即将入冬,楚成王只得下令暂且退军。
等到楚成王返回盂邑时,陈、郑等国诸侯仍然留在原地,不敢擅自离开,楚成王询问子文下一步该怎么办,子文建议说:“目夷在宋国一向受人爱戴,如今又护国有功,如果我们继续将宋子扣押,宋国人必定会拥护目夷为君,那我们留宋子还有何用,倒不如放他回去,他一个无能之人当政,对我们总是有利的。”
楚成王想了想说:“寡人已经抓了宋子,如果要放他,也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子文回答说:“这个简单,鲁宋两国自葵丘会盟后关系一直较好,主公可派人将伐宋的战利品转送鲁国,鲁侯知道了宋子被俘,定然会来求情,到时候大王就托词说鲁国乃礼仪之邦、中原表率,既然有他求情,我们也只能照办。”
楚成王高兴的说:“子文果然谋略过人。”于是楚成王就派大夫斗宜申带着战利品来到鲁国,邀请鲁僖公前往薄邑赴会,鲁僖公听说宋襄公被俘,果然一口答应。
到了约定之日,鲁僖公准时抵达薄邑,一来向楚成王表示感谢,并与他会盟,二来则为宋国之事向楚成王求情,楚成王便顺水推舟放了宋襄公。
再说宋襄公回到商丘后,命虽然保住了,但自己无端端的被楚成王戏弄一番,心里很是窝火,于是便决定拿郑国开刀,以此向楚国示威,挽回自己的面子。
公子目夷和大司马公孙固对此都表示反对,纷纷劝阻宋襄公,可宋襄公却说:“二位要是惧怕敌军,可留在城中安享快乐,寡人独自到前方与敌军厮杀便可。”二人只得按照宋襄公的命令整顿军马,宋襄公自任中军主将,公孙固为副将,发兵五百乘杀奔郑国。
郑文公得到消息后赶紧向楚成王求援,楚成王则对众人说:“郑国一心一意拥护楚国,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如今郑国有难,寡人不能不救。”
于是楚成王也亲自担任中军将领,以成得臣和斗宜申为先锋,出兵讨伐宋国。
宋襄公得知楚国军队即将到来,便在泓水北岸摆下军队,专等楚国大军,同时他为了鼓舞士气,彰显自己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师,特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长六尺、宽二尺的大旗,上书“仁义之师”四个大字,以壮声势。
这就是宋襄公“仁义之师”的典故。
再说楚成王这边听闻宋襄公已经摆好阵势,便下令部队加速行军,双方即将在泓水两岸遭遇。
那么两国在战争中又将遇到哪些事情,战争最后的结局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