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80:“退避三舍”,决战城濮

“退避三舍”是春秋战国史上非常著名的典故,经常被人们拿来引用,而这段典故的内容也在《史记》《左传》等诸多典籍之中都有详细记载。

上回说到,晋文公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成得臣决战,就在他准备出发之前,狐偃突然向他提起一段往事。

这个往事就是当初晋文公在留难到楚国时,亲口向楚成王许下的承诺,将来万一晋楚两国发生冲突,晋国一定退兵九十里,以求楚国原谅,现在狐偃正是让晋文公兑现这一承诺。

典故说春秋80:“退避三舍”,决战城濮

晋文公还没说话,魏犨却先不干了,他脸上明显写着不满对狐偃说:“区区一个成得臣,难道我们还怕他不成,竟然要让主公给他让路,真是岂有此理。”

狐偃耐心的解释说:“当初主公说的是退兵避让楚军,并没有特指楚王,前者对原、卫主公尚能信守承诺,现在又怎能轻易毁掉您好不容易竖立起的威信。”

晋文公接住魏犨的话头又问道:“寡人后撤,成得臣定然步步紧逼,到时将为之奈何?”狐偃回答说:“主公若能以君避臣,那就足以彰显您的器量,如果楚军仍然逼迫,那就是他们理亏,我们从道义上就能先胜楚国一筹,再加上成得臣骄躁自负,见我军后撤,其心必骄,我们以德而战骄,岂有不胜之理?”

晋文公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于是转过头对中军元帅先轸说:“传寡人将领,明日天明便拔寨启程,撤退九十里以避楚军,不得有误。”先轸拱手受命。

第二天天一亮,先轸就开始按照晋文公的吩咐指挥军队撤退,从曹国方向动身,一路往西北方向退了九十里,直到卫国境内的城濮,先轸这才下令扎营。由于古人称三十里为一舍,晋文公退了九十里,就是三舍,人们说的“退避三舍”正是由此而来。

到了城濮之后,晋文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写信给齐昭公和秦穆公,希望他们能按照先前定下的盟约,派兵前来支援,齐、秦两国倒也痛快,收到信后没多久援兵就到了,齐国派来的是大将归父和副将崔夭,帐下三千兵马,秦国派的是公子小子慭,领兵五千多人。

宋成公听说晋文公准备和楚国决战,也将国内还勉强能拿得动刀的人都聚集起来,也拼凑了近千人,由他本人亲自率领前来助阵。

晋文公见各路援兵已到,心里很高兴,他对齐、秦等国人说:“到时候大战开始后,你们只需率本部兵马在后面接应,摆一摆阵势,不到万不得已,你们无需出手。”

典故说春秋80:“退避三舍”,决战城濮

晋国这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那么楚国又如何呢?

当初一听说晋国的兵马后撤,斗越椒等人就劝成得臣说:“既然晋军已退,就证明他们怕了将军,也算挽回了面子,干脆就此罢兵好了,我们人数有限,如果非要和晋军决战,取胜的概率很小,到时候反而弄巧成拙,请将军三思。”

那成得臣如今已经和晋文公较上了劲,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他不顾众人反对,命令部队继续向前追赶,没几日也到了城濮附近,并选择了一处险要之地下寨。

在这次晋楚对峙期间,郑国的郑文公认定为楚国必定会占上风,所以在大战开始之前,他就派人给楚成王送信,表示愿意把郑国的军队交给楚国指挥,以助楚国声势,所以在来城濮之前,成得臣就派人去郑国调兵,郑文公不敢拒绝,马上拨了一万人给成得臣,再加上成得臣从陈、蔡两国和楚国的申邑、息邑抽调的兵马,也凑得三万余人,成得臣觉得有了这些兵力,足以和晋军一战。

成得臣让斗勃到晋军营中向晋文公下战书,斗勃将战术写好后,带着随从来到晋军寨门之前,将书信拿给守卫,守卫又面呈晋文公,晋文公打开来看,上面写道:“末将明日想率领本部兵马与贵军戏耍一番,若明公有意驾车前来观看,我家元帅愿意奉陪。”

晋文公看罢书信后放声大笑,又将书信交给帐内的其他几位将军看,众人看罢之后,又是魏犨的反应最大,他将手里的宝刀晃了两晃,言语中带着怒气对晋文公说:“这厮口气太大,主公不妨宽候片刻,待我去将他人头拿来献于主公。”

晋文公摆了摆手,对魏犨说:“将军何必急躁,我观此人根本不懂军事,行军打仗,这本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帐外那小儿却狂妄自大,视战争如儿戏,楚军必败无疑。”

晋文公转身向栾枝交待了几句,让他去答复斗勃,栾枝出了寨门见到斗勃,平和语气中带着一丝嘲弄对斗勃说:“有劳将军远道而来,寡君念及贵国恩惠,本不敢与贵军决战,但怎奈子玉将军一定要和寡君打一打猎,所以就请您回去告诉子玉,他要的战车我们已经备齐,只等他大驾光临。”

送走了斗勃,晋文公在先轸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军队,做战前的最后准备。在城濮北面,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名叫有莘,有莘国在这个时候早已灭亡多年,只剩下一些残破不堪的城墙和几处被风沙岁月腐蚀湮没的建筑,能够说明这里曾经的辉煌。站在这些破败的城墙之上,正好可以俯瞰晋军的整个大营。

晋文公站在高处,眺望着自己的部队,晋军五万余人此刻就驻扎在有莘国难免的平坦大道上,看上去颇有几分雄壮之意,再往后是晋军所乘坐的七百多辆战车,各式配件一应俱全,装备十分精良。

晋文公沿着旧城墙向前走了几步,突然他的注意力被眼前的一支部队所吸引,那是中军的一个前哨部队,晋文公仔细观察了一阵,然后面带微笑对先轸说:“你看那支部队,排在前面的都是青壮年,后面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可见寡人的军队已经懂得礼让,军风如此,楚军何愁不破。”先轸在旁边听了不住的点头。

晋文公又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片丛林,对先轸说:“此处树木丛生,你去让人多砍些树枝来,留在军中以备不时之需。”先轸应声派人去照办,晋文公又转过几圈,确信各营一切情况正常,这才同众人一起返回本寨。

第二天天明时分,楚军的左右两路军开始向北出发,左路军由斗宜申率领,下辖的基本都是郑国人马,右路军由斗宜申率领,陈、蔡两国部队排在前面充当炮灰,后面跟着的是申、息两邑的士兵,成得臣则领着由若敖氏族人和西广军组成的中军,留在阵中密切观察着前方动向,准备随时做出调整。

临出发之际,斗宜申小声对斗勃说:“今天这一仗,咱们怕是凶多吉少。”斗勃问他:“战争还未打响,将军为何就说出这种丧气话。”

斗宜申悄悄告诉他说:“先前咱们围攻宋国的时候,有一天元帅对我说起了他的一个梦,他梦见当地的河神向他讨要他最心爱的镶玉马冠和马靴,并答应会把宋国的孟诸送给他,后来我和大心都劝元帅将那两样物品扔进河里祭祀河神,谁知元帅怎么也舍不得,后来我们让元帅最信任的荣黄去劝他,一样无果,元帅为了两样身外之物,竟不惜拿自己的国家和将士去冒险,我们岂能不败。”

斗勃听完一句话也没有说,但从他脸上的表情已经足以证实他内心的不满和绝望。

比起斗勃来说,先轸的心情似乎要好了许多,他刚刚从探子那里得到了消息,对楚军的阵型已经了如指掌,他的心里有了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他将这个方案的措辞在脑子里稍加润色之后,就向晋文公汇报说:“楚军左右两路同时而来,左路军基本都是郑国兵马,不但数量多,而且团结,所以暂时不要和它接触,右路军则是由几方人马拼凑而成,军心不齐、号令不一,再加上陈、蔡两国对自己充当炮灰定然心存不满,所以我们只要略施小计,就可将右路军拿下,等破了右军,我自有妙计连同左军一同歼灭。”

典故说春秋80:“退避三舍”,决战城濮

晋文公对于先轸的办事能力向来还是放心的,现在看先轸已经是成竹在胸,所以也就放心的交给先轸去办,他本人带着舟之侨和士会率领亲军登上高地观察战况。

将近正午的时候,斗宜申率领的右路军逐渐接近晋国的防区,斗宜申命令前面的陈、蔡兵马加速行军,尽快找到晋军主力决战,陈、蔡两国心怀抱怨,执行起命令来当然也没那么痛快,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朝前迈着步子,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一阵骚乱,陈、蔡人心头一震,没等他们回过神来,一支特殊的军队就已经杀到他们面前,之所以说特殊,那是因为在陈、蔡人眼中,那支突然冲过来的部队似乎骑得是一群猛虎。

其实这正是先轸连环计中的第一计,他让人制作了数百张虎皮,套在马匹上,伪装成老虎的样子吓唬敌人,没想到这一招果然惯用,领兵的胥臣带着部队冲到陈蔡军面前后,陈蔡人所乘战马一看到那些虎皮,还以为是真的老虎来了,一个个吓得腿肚子直发抖,站在那里根本无法动弹,有几个胆子小的干脆掉头就发疯似得往回跑,陈蔡军顿时乱成一片。

陈蔡人原本就无心作战,现在一看马受了惊吓,索性也跟着自己的马往回跑,结果结果跑不多远就与后面申、息士兵撞在一起,整个右路军的阵型完全被破坏,顿时溃不成军。胥臣抓住机会,紧走几步冲上来在楚军之中大开杀戒,除过斗宜申领着一百多人侥幸逃脱之外,其余人不是投降就是被杀,无一幸免。

先轸得知胥臣的前军已经得手,马上进行下一步计划,他先是派几名小卒穿上楚军的衣服,去向斗勃汇报说前面斗宜申已经得手,将先轸中军击溃,催促斗勃领命赶快接应,接着又让狐毛领着后军,军中竖起两面大旗,一个代表先轸、一个代表郤溱,伪装成中军,然后故意在斗勃的下风之处装成败逃的样子,引诱楚军上当。

斗勃求胜心切,不知有诈,果然领兵上前追赶,谁知在这个时候,先轸这边竟然出了麻烦,他派本打算派校尉祁瞒领一支部队迂回到斗勃后面,准备形成合围之势,谁知那祁瞒竟然将中军帅旗给丢了,差点暴漏了中军行踪。

好在先轸经验丰富,马上采取了补救措施,他让栾枝将头一天砍下的树枝绑在战车上,然后故意绕到斗勃军前不远处向前行走,树枝托在地上留下的印记,很像是军队败逃时散乱不堪的车辙印,斗勃正是发现了这些车辙,才进一步落入晋军的圈套。

斗勃沿着车辙印不顾一切的向前飞奔,只想尽快找到先轸好将他的人头取来,谁知他刚穿过丛林,忽然从他的右侧杀出一支人马,将他的部队拦腰截断,斗勃仔细一看,发现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晋军中军主帅先轸和副帅郤溱。

斗勃大叫一声不好,迅速领着部队掉头回来,打算和先轸拼死一搏,谁知前面的狐毛此刻又领着部队反杀回来,将斗勃和他先头部队的几百人围在当心,斗勃不敢分心,挥舞着马刀与晋军几员大将战在一处,他身后率领的楚军此刻已经倒下一大片,鲜血几乎将整片丛林染红。

典故说春秋80:“退避三舍”,决战城濮

这时候,又是一声炮响,栾枝、狐偃等人也领兵杀到,晋文公本打算派出舟之侨也来助阵,可舟之侨却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离开,晋文公只好派士会代替舟之侨为亲军统领,一起加入战圈支援先轸。

面对晋军的几路围攻,斗勃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奋力向外突围,一番厮杀之后,总算在亲兵的保护之下勉强保住性命,带着一百多人逃回了本寨。

在大寨中等候消息的成得臣得知左右两军全军覆没,他手下仅剩中军不足千人的兵力,成得臣无奈之下,只好下了撤军的命令,等斗宜申和斗勃都回来之后,成得臣便带着残兵败将离开了城濮,往郢都方向而去,城濮之战最终以晋军的完胜而告终。

这就是春秋史上著名的“退避三舍”和“城濮之战”的典故。

楚军走后,晋文公亲自率领部队占领了楚军大营,他下令将楚军的粮仓打开,拿出楚军堆积如山的粮食,在营中设宴犒赏三军,晋文公一行在这里逗留了三天,直到将楚军的粮食全部吃完,才离开楚营准备往绛邑出发。

然而就在晋文公刚刚走到衡雍的时候,他突然从楚国方向得到一个消息,让他异常兴奋,也正因为这个消息,晋文公决定改变行程,开始谋划一个更大的战略。

那么晋文公究竟得到了什么消息,他下一步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