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91:“济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济河焚舟”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候,其内容与四百多年后的“破釜沉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事的经过同样充满曲折。

上回说到,秦国在彭衙之战以后,已经是第三次打了败仗,从秦穆公往下的秦军将士个个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急需要打场胜仗来重振军心,主帅孟明更是全力以赴,下决心要一雪前耻。

公元前624年,也就是拜赐之师后的又一年,孟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自认为这次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于是他再次向秦穆公请命,准备发兵晋国。

典故说春秋91:“济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穆公早就在等着这一天,孟明说完他想都没想就表示同意,孟明又请求秦穆公说:“这几年我军与晋国交手屡屡受挫,将士们虽说都不怕死,肯于在战场上拼命,但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阴影,所以臣想请主公这次能亲自挂帅,以状军威,臣也向主公保证,这次我军定能大获全胜,倘若再打败仗,臣就在三军面前以死谢罪,决不踏回秦国半步。”

秦穆公听完沉重的点点了头说:“爱卿说的有理,这次寡人要和将士们同生共死,为死去的同胞报仇,如果再败,别说是你,寡人也没脸再回来了。”

孟明听完赶紧跪下来磕头谢恩,感谢秦穆公对他的支持和信任,秦穆公当即命人草拟出征文书,手下写好后交给他看,秦穆公看看没什么问题,就命令立刻以正式的行文下发,将他亲征的事情通告全国知晓,言语间流露出他这次必胜的决心,言辞十分恳切,秦国上下看了无不为之动容,无论士兵还是百姓,都对秦穆公的这个决定表示万分的支持。

到了出征的这一天,秦穆公一身戎装,手中挎着宝剑,骑着高头白马,威风凛凛,孟明和白乙丙等秦国主要将领也是披挂整齐,紧紧跟在秦穆公的后面。

两万多名秦军将士此时也早已全副武装,整整齐齐的站在校场上,等着秦穆公出发的号令,秦穆公下了马走上点将台,庄重的向部队进行战前训话,等他讲完了,孟明紧跟着走上去,手中将号令旗高高举起,随着他一声令下,两万人马一齐向东南方向开动。

秦军大部队出了雍州城,一路上沿着渭河进发,又从蒲城登船渡河,几天之后顺利抵达晋国境内,等秦军下了渡船,孟明向秦穆公建议,把他们所用的渡船一律焚毁,秦穆公惊讶的问:“把船都烧了,我们怎么回去。”

孟明坚定的说:“兵法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过去我军屡屡受挫,将士们面对晋军难免心生畏惧,如今臣请主公下令将船只烧毁,就是要显示出我军要一雪前耻的决心,如果战败,谁都别想或者离开晋国,而如果我们打胜了,又何愁没有船只过河。”

典故说春秋91:“济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穆公觉得这个说法十分在理,果然按孟明所说,让人给船上倒上焦油等引火之物,然后亲自点上火把,将所有的大小船只一律烧毁,一个不留。

这就是孟明“济河焚舟”的典故,后来项羽在巨鹿之战时的“破釜沉舟”,很有可能也是受了孟明的启发。

秦穆公毁了渡船以后,就带着军队继续向前进发,一路上过关斩将,晋国边境上多个关隘被接连攻破,之前丢失的彭衙、汪邑等地也重新被秦国夺回,晋国的告急文书如同雪片一般飞到晋襄公手里。

晋襄公不敢大意,忙召集文武大臣共同商量对策,晋国的官员对此事件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方面以先且居为首,积极主张反击,表示要彻底打垮秦国的嚣张气焰,而另一方则是老谋深算的赵衰,他觉得眼下不宜再和秦国正面交手,于是向晋襄公提出:“秦国对晋国的怒火早已达到最大限度,如今秦伯亲自挂帅,又提重兵来犯,其勇猛程度可想而知,而我军三败秦军,很多将士心理上都有了几分傲气,上了战场很容易轻敌,搞不好就会大败而归,所以臣以为应当采取避让,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晋襄公也是个有主见的人,他听完两人的意见,在心里反复对比,最终认定赵衰的观点更符合眼前的实际,于是他传谕四境,秦军到达后一律采取坚守政策,只确保秦军入不得曲沃以西二百里即可,无需主动出战,如有违法此令者,无论官阶品级,一律军法从事。

晋军各部得了将令,全部向东面收拢,固守在曲沃四周,又将城防进行了加固,边境上却流出大片空档给秦军,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来到了崤山腹地。

此时的孟明并没有因为进攻的顺利就昏了头脑,他向秦穆公提议说:“晋国知道我军含恨而来,不敢开战,我军才得以顺利抵达崤山,臣以为应该就此止步,将我军阵亡将士的遗体找出来,为他们举行葬礼,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也算是给秦国上上下下有了个交代了,倘若再引兵向东,被晋军主力埋伏在当中,到时候粮草再接济不上,那我军将凶多吉少。”

秦穆公原本打算和晋国人好好打一仗,但听了孟明的话,又分析了当前形势,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于是就按照孟明所说,命令部队在崤山驻扎,并沿山四处寻找秦军的遗体,经过两天多的努力,尽五千具身着秦军服装的死难者遗体被他们找到,由于当时的仗打的十分惨烈,很多遗体都是残破不全,但也没有办法,秦穆公让人用水简单的把遗体擦洗一下,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擦洗过后,秦穆公命令将遗体摆放在一处,然后放火将所有的遗体焚烧,为他们举行简单而庄重的葬礼。

秦穆公表情凝重,带领全军将士整整齐齐跪在遗体面前,与这些同胞们告别,不少秦军受到当时气氛的感染,忍不住哭出生来,崤山周围完全被秦军的悲痛所笼罩。

举行完告别仪式,秦穆公领着人马又在崤山休整了几日,然后便离开崤山,一路上高奏凯歌往秦国返回,到了雍州之后,监国大臣公孙枝听闻秦军得胜而归,带着全城百姓出城三十里跪迎,等秦穆公的亲兵卫队到达雍州城下后,雍州城楼上响起数十声响亮的号角,擂鼓声也紧跟着响起,百姓们在城门两旁高声欢呼,恭迎秦穆公入城,并向秦军将士表示祝贺。

秦穆公深受感动,回到雍州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论功行赏,算上之前几次,虽然打了败仗,但只要是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给秦军涨了士气的,一律都重赏,如果本人不在了,就封赏他的妻儿家小,孟明、白乙丙和西乞术三人更是作为一等功臣,受到了秦穆公的高度赞扬。

通过这次胜利,打出了秦国人的自信,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找回了丧失已久的威望,其在周边的影响力大为提升,秦穆公就想趁着这次机会对外扩张,实现他期望已久的霸主之业。

然而秦国的扩张比起齐、晋等国来说显得困难的多,因为秦国的东边是晋国,南面是楚国,这两个国家与秦国实力不相上下,秦国很难从它们身上找到突破口,所以留给秦穆公的选择就只剩下西方的蛮夷诸国。

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西戎主得知了秦穆公在崤山取得胜利,下一步就准备在对西方的战略上搞点动作的消息,戎主预感到自己的处境可能会很不妙,于是他带足了礼物亲自登门到秦国拜访,希望借此搞好两国关系。

对于戎主的到访,秦穆公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探听一下西面的虚实,好采取下一步措施,等戎主一行抵达雍州后,秦穆公便在国中排摆酒宴,盛情款待他们。

戎主并不知道秦穆公的真实想法,眼见秦穆公对他热情有加,高兴的在酒宴上只顾着和众人推杯换盏,没有在意其他的事情,而秦穆公则不然,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件事所吸引,这件事与戎主随行团队当中的一人有很大关系,秦穆公发现,此人目光锐利,学识渊博,言谈之间能够看出他对西方的情况十分了解,秦穆公马上就来了兴趣。

宴席散了之后,秦穆公特意找了个借口将这人留了下来,戎主这时候早有几分醉意,自然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按照秦穆公的安排,高高兴兴的带着手下到馆驿休息去了,而秦穆公则和那个被他留下来的人进行了深入的详谈。

典故说春秋91:“济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通过谈话秦穆公了解到,这个人名叫由余,本是晋国人,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才流亡到了西戎,戎主因爱其才华,所以就把他留在身边,而由余也是个有心的人,凭借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将西戎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掌握到了自己的脑海之中。

秦穆公听到这里心中不由大喜:“寡人正欲西征,若能得此人相助,岂不如虎添翼,王霸之业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秦穆公直截了当的对由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余听完先是一惊,等他冷静下来后马上觉得此事不妥,戎主对自己如此赏识,又委以重任,自己决不能做背叛他的事情。

秦穆公很清楚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见由余不肯答应,秦穆公就客气的派人送他离开了。由余刚一走,秦穆公马上召来了内史王缪,此人虽说官拜内史,但却很有主意,善于出奇谋,因此秦穆公每每遇到难题,都会找他商议,而此刻秦穆公又把王缪叫来,很明显是为了由余的事情。

果然王缪这次也没有让秦穆公失望,他马上给秦穆公定下一个计策:“那戎主本是个贪酒好色之徒,这几年因为有由余在旁规劝,他还算尽心国事,但那西戎偏远闭塞,物质匮乏,戎主哪里见识过中原女子的美艳和才貌,主公不妨在国中挑选几名绝色女子,在戎主离开时赠送给他,然后再找个借口把由余留下,这样一来,戎主经不住诱惑,又少了个耿直的忠臣,必然荒废国业,完全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等到由余回去后见戎主自甘堕落、不求上进,定然对他心灰意冷,转而投靠他人门下。”

秦穆公觉得这个计策再妙不过,第二天他就让人去准备,很快就有十多个才貌俱佳的歌伎被选中,秦穆公亲自查验没什么问题,就指派王缪去办理此时,把所有歌伎作为答谢礼送到戎主府中。

戎主一见到这些女子果然是两眼放光,整个魂都被勾了过去,王缪一看他那表情就知道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于是捏造了个理由,希望戎主同意让由余在秦国多住些日子,戎主这时候哪还顾得这些,马上应允下来。

到了临别的这一天,戎主带着歌伎们满心欢喜的离开了秦国,而秦穆公也如愿以偿的将由余留了下来,戎主回到西戎之后,果然像秦穆公所盼望的那样,不再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只想着和歌伎饮酒作乐,由于西戎是游牧民族,需要根据草原的生长状况随时迁徙,而眼下因为没人再料理,西戎整整一年没能迁徙,结果导致国内的牛羊饿死了一大片,很多百姓们也因失去了谋生的手段,生活过得十分凄惨。

等由余回到西戎的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萧条之象,随处都能看到饥民和死去的牛羊尸体,军队也因为长时间未曾训练,如同烂泥一般。由余万分痛心,马上找到戎主劝他立刻改邪归正,将歌伎全部遣散,把心思都用到国事上来,但戎主这时候已经完全被美色迷惑住,早已没了当年的意气,所以根本不把由余的话当回事,反而嫌由余管的太多对他心生怨恨,越来越疏远由余,由余眼看着戎主已经无可救药,心中感到无比沮丧,恰好在这时候秦穆公又派人来再次劝降,由余一气之下,干脆就答应了秦穆公的要求,跟着使者来到了雍州,投靠到了秦穆公门下,秦穆公大为喜悦,封由余做了秦国的上卿。

后来在由余的辅佐下,秦穆公开始向西扩张,逐步兼并了西戎十二个国家,国土面积推进了数千里,西戎诸国在秦国强大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向秦国称臣,秦穆公由此奠定了他在西方的霸业,成为了继齐桓公和晋文公之后的春秋第三任霸主。

典故说春秋91:“济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穆公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家里也是好事频传,他的女儿将会为他选择一位十分特殊的女婿,在后来被传为了一段佳话。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女婿,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下一起的春秋典故:“乘龙快婿”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