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50:“骊姬之乱”,计除三公子

“骊姬之乱”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是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手策划的一场跌宕起伏的政变。

上回说到,申生顶着内外压力,取得了讨伐东山皋落氏的胜利,然而这次胜利并没能让晋献公改变对他的看法,反而使他的处境更加危险,与此同时,他的死对头骊姬也正努力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典故说春秋50:“骊姬之乱”,计除三公子

公元前656年,此时距离申生讨伐皋落氏已经过去四年,随着年龄增长,晋献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然而奚齐的世子之位却还是没能确定下来,这不免让骊姬心生焦虑,她觉得自己必须尽快施以手段除掉申生,否则一旦晋献公抱病身亡,凭借申生在晋国的根基,必然能够顺立即位,那时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

经过多日的思考后,骊姬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计策。

这一天,骊姬趁着晋献公吃早饭时对他说:“世子治理曲沃多年,民心所向,凭借近几年的战功,他也培养了一大批的亲信,如今这种形势,即便世子自己不想造反,他身边那些想要上进的人恐怕也会有所行动,主公不可不防。”

晋献公说:“我也时常担心于此,然而到目前为止,申生并没有任何反叛的迹象,我也不能贸然采取行动。”

骊姬回答说:“主公何不将世子召回,一来可以对他严密监视,二来能让他远离自己的根据地,避免他在曲沃被人利用。”

晋献公点头道:“这倒是个办法,那你就尽快写信让他回来。”骊姬于是回到书房,按照晋献公的指示起草了书信,信中只说晋献公多年不见申生,甚是思念,所以想让申生回来团聚几日。

信写好后,骊姬本打算立刻派人送往曲沃,但她又想起大夫里克深得晋献公信任,与申生的关系也较为密切,万一他从中作梗,自己的计划可能就会失败,于是骊姬便让人找来了优施,将自己的担忧告诉给了他。

优施听完后安慰骊姬说:“夫人不必担心,您只需要为我准备一只全羊,到时候我自有办法让里克就范。”

当天晚上,优施带着烤好的全羊来到里克家中,一进门优施便对他说:“我今日有幸捕得一只肥羊,自己不敢独占,所以特意带来与大夫分享。”

里克很是感动,立刻吩咐家人准备酒菜,在正堂之中与优施对饮起来。

酒过三巡,优施起身假意说:“宴前无以为乐,我前日创作了一首新曲,正好可以为大夫助兴。”说完之后,优施自顾自的走到宴席中央,一边打着拍子,一边放声高唱起来,其中有两句唱词是:“人皆集于苑(草木丰盛),己独集于枯(草木枯朽)。”

里克听了后笑着问道:“你说的草木丰盛和枯朽具体是什么意思。”

优施正色答道:“有一个人,他的母亲是主公的宠妾,自己即将当上国君,这就代表着丰盛,还有一个人,他的母亲死了,自己又屡次遭人诬陷,不久就会大难临头,这就代表枯朽。”

听完这一番话,里克脸上顿时没了笑意,连喝酒的兴致也没了,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优施打发了。

可优施走后,里克的心中却再也无法平静,优施的那一番暗示让他深感不安,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里克又连夜派人把优施叫了回来,然后小心的向他询问说:“刚才你说那个母亲受宠的人即将当上世子,这是确有其事,还是你自己的猜测。”

典故说春秋50:“骊姬之乱”,计除三公子

优施回答说:“主公早已下定决心,否则我怎敢在大夫面前妄言。”

里克犹豫了半晌,终于说到:“我与世子情同手足,让我帮你们反对他我做不到,但是我也不想违抗主公的意愿,如果我两不相助,能否求得自保。?”

优施当场表示:“只要大夫不相助世子,夫人定能保你无事。”里克点头应允。

第二天一早,里克来到丕郑家中,将昨晚优施的话转述给丕郑,并对他说:“看来郭偃当初的预言已经应验,主公果然要立奚齐为世子了。”

丕郑问道:“那你是怎么回答他的。”里克说:“我承诺保持中立,两不相助。”

丕郑说:“你身为世子老师,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里克说:“如今主公已经完全被骊姬所迷惑,我又能做什么,只能置身事外,也算对得起世子了。”从那以后,里克便称病不出,再不过问国中之事。

骊姬听说里克已经隐退,这才放下心来,派人将写好的书信送给了申生。过了几日,申生从曲沃赶了回来,正好晋献公这几天外出狩猎,骊姬就代表晋献公接见了他。

见到申生之后,骊姬告诉他说:“主公之所以急于将你召回,是因为他近日频繁梦到你的母亲,想来她是有什么要求,所以主公希望你能去祭拜一下。”申生听完后,立刻按照骊姬的吩咐前往太庙,诚心诚意的祭拜自己的母亲齐姜,并亲自将祭肉送到了晋献公的府中。

过了几天,晋献公狩猎归来,骊姬将祭肉交给了他,晋献公多日劳顿,正觉饥饿,接过祭肉后马上就要吃下,谁知骊姬却不失时机的劝他说:“从外面送来的食品,主公还是多留个心眼。”

说完后骊姬随手将祭酒洒在了地上,地面顿时泛起浓桨,骊姬假装惊恐,又将祭肉扔给了晋献公的一条狗,狗吃了后当场死亡,骊姬又让站在旁边的一名内侍过来试吃,内侍不肯,骊姬便让人强行给他灌了下去,内侍同样当场死亡。

骊姬见状放声痛哭,并高声嚎叫说:“想不到世子竟然如此残忍,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毒害,他之所以这样,无非是担心奚齐将来会威胁到他,为了主公的安危,臣妾情愿带着奚齐寄居他国,让世子放心。”

典故说春秋50:“骊姬之乱”,计除三公子

晋献公架不住骊姬的挑唆,气的火爆三丈,立刻派人去逮捕申生,此时申生已经得到消息,惊慌失措下只好逃往新城暂避,晋献公看抓不到申生,就准备拿申生的老师杜原款泄愤。

杜原款听说申生遭人诬陷,危在旦夕,便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家丁杜圉,命令他立刻赶往新城,将自己的遗言转告给申生,杜圉领命而去,就在杜圉离开后不久,晋献公的军队就赶到了杜原款家中杀死了他。

杜圉来到新城后,先向申生汇报了杜原款遇害的事情,进而说道:“大夫临终前让我告诫你,身为君子,即使含冤而死,也该留名后世,如今你虽蒙受不白之冤,但如果你能继续坚守对国君的忠诚,对国家的正义,即便是死,也值得人们去怀念,希望你能记住。”

申生眼含热泪回答说:“你放心,师父为我而死,我绝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谁知一旁的狐突听了杜圉的话后不满的说:“杜原款迂腐之见,世子遭人陷害,理应去向主公申诉才是,岂能就此含冤而死?”

申生转身向狐突说:“父亲年事已高,身边少不了骊姬的照顾,如果让他知道这件事是骊姬一手策划,那他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狐突又说:“那您干脆逃往别国,好歹保住性命。”申生摇了摇头:“我如今已经是弑父的罪人,还有谁肯相容呢?”

狐突见申生态度坚决,只好不再劝说,几天以后,申生就在新城自杀身亡。

骊姬在绛邑得知了申生的死讯后万分欣喜,但她的心腹优施却给她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原来申生的两个弟弟夷吾和重耳得知申生死的不明不白,不约而同赶回绛邑,准备替申生鸣冤。

得知这一情况后,骊姬顿时慌了手脚,为了阻止二人,骊姬决定先下手为强,等到当晚晋献公回来时,骊姬就向晋献公诬陷说:“谋害主公一事,重耳和夷吾也都暗中相助,如今二人听说事情败露,狗急跳墙,打算带兵强行攻打绛邑。”

晋献公此时已经完全被骊姬迷惑,听了她的话后深信不疑,第二天便在城中发下通缉令,一旦发现重耳、夷吾的身影,不问缘由,马上将其缉拿。

再说重耳和夷吾赶到绛邑郊外时,狐突早已在此等候,将晋献公的下令缉捕他们的事情告诉给二人,二人为避免杀神之祸,只得逃回自己的根据地。

几天以后,晋献公没有等到重耳和夷吾,便认定他们是畏罪出逃,于是下令侍卫勃鞮和大夫贾华分别带兵前往蒲邑和屈邑捉拿重耳、夷吾。

典故说春秋50:“骊姬之乱”,计除三公子

就在两路大军出发的同时,狐突却在自己家里向他的两个儿子狐偃和狐毛秘密交待说:“重耳相貌伟岸,有富贵之相,他日必成大器,如今他受奸人陷害,你二人当往蒲邑助他一臂之力,以后尽心追随左右,绝不可再有二心。”

狐氏兄弟听了父亲的话,当场向狐突行礼拜别,然后含泪离开家门,向着蒲邑而去。

等到二人见到申生后,便将晋献公派军队讨伐蒲邑的消息告诉给了重耳,重耳大吃一惊,狐偃却提醒他说:“蒲邑小小城邦,绝不是晋国大军的对手,公子还是尽快离开,否则就来不及了。”

重耳这才回过神来,赶紧让人收拾行装,带着狐氏兄弟往城外方向奔去,谁知勃鞮的军队此刻已经逼近蒲邑城下,眼看着就要攻打进来。

重耳只得又退回城中,打算跃墙从北门出逃,勃鞮却已经进入城内,带着军队四下寻找重耳,发现重耳准备翻墙之后,勃鞮立刻挺着长刀砍了过来,幸好重耳眼疾手快,勃鞮的刀只切中了重耳衣服一角,重耳情急之下一把将外衣扯下,然后翻墙一路向北逃去。

逃离了蒲邑后,重耳与狐氏兄弟商议,眼下只有投奔外祖父翟国才是最安全的,于是一行人便马不停蹄的向翟国行进,翟主念在重耳母亲狐姬的面子上,便接纳了重耳。

然而让重耳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入城不久,后面一帮人马也紧跟着来到城下,为首的正是晋国大夫赵衰。

重耳以为是晋献公派来捉拿他的军队,正要下令让城楼上的士兵放箭阻挡,赵衰在下面赶忙喊话说:“公子不要见怪,我等并非追兵,只因敬佩公子为人,情愿追随赴死。”重耳定睛一看,发现城下除赵衰外,还有魏犨、介子推、先轸等多位大夫,并无兵马跟随,这才相信了赵衰的话,打开城门将他们放了进来。

再说屈邑这边,贾华按照晋献公的指示,带领军队行走了半月,逐渐靠近屈邑城郊,夷吾得到前方谍报,找来自己的心腹郤芮、吕饴甥二人商议说:“屈邑看来是守不住了,我听说重耳已经跑到了翟国,不如我们也去投奔他?”

郤芮回答说:“如果公子去翟国,主公会更加怀疑你们二人合谋,再说你和重耳向来不合,居于一处未必妥当,我看不如去往梁国,梁国与秦国关系密切,骊姬碍于秦国之威,必定不敢穷追,我们也正好能有喘息的机会。”

夷吾于是按照郤芮的建议,带着一帮亲信随从,赶在贾华的军队攻城之前就离开了屈邑,逃奔梁国而去,贾华原本就无置夷吾于死地的想法,听说夷吾逃走后,就带着部队返回了。

回去以后,晋献公得知重耳和夷吾全部逃走,气的大发雷霆,本打算派兵再去追赶,丕郑却建议说:“父子之情,绝无赶尽杀绝之理,如今既然两位公子已经出逃,对主公已不构成威胁,索性就由他们去,如果强行进攻,造成两国争端,到时候其他大国再参与进来,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晋献公静下心来一想,也觉得丕郑的话在理,只好放弃了追捕的打算,于是他下令将奚齐立为世子,并将其余公子全部赶出晋国,以绝后患。

这就是骊姬之乱的典故,经过这一番折腾,骊姬终于如愿以偿的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了世子。

不过奚齐虽然当了世子,却并没能马上即位,因为晋献公还多活了几年,并且利用这几年时间为自己的儿子奚齐谋划了最后一件大事。

那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大事,晋献公是如何完成的,完成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