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一个发生在鲁国的典故,故事的内容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跌宕起伏的政变。
上回说到,鲁庄公自济水与齐桓公分别之后,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而随着他的去世,鲁国也陷入到了一场政变之中。
这场政变还得从鲁庄公几位的夫人说起,鲁庄公的第一位夫人和他相遇于公元前692年,也就是他上任后的第二年。
这一年,鲁庄公为了取乐,命人在郎邑修建了一座高台,取名郎台,郎台建成之后,庄公带着人前去游览,而站在高台之上,正好可以看到鲁国大夫党氏一家。
恰好这一日,党氏的女儿孟任正在自家小院里散步,鲁庄公站在郎台上远远望见孟任,当时就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于是立刻派侍从前往党氏家中召孟任前来侍寝。
侍从来到党家并传达了鲁庄公的意图后,孟任因不甘心屈居妾室之位,所以当场拒绝了侍从,侍从只得回去将这一情况回禀给鲁庄公,鲁庄公闻言便亲自来到党氏家中。
孟任得知鲁庄公到来后,立刻堵住大门不肯放他进来,鲁庄公无奈,只得割破手臂向孟任发誓,只要她肯委身于自己,自己将来必定立她为夫人。孟任得到了鲁庄公的承诺,这才同意让他进门。
一年之后,孟任为鲁庄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公子般,鲁庄公本想趁此机会,实现自己的承诺,将孟任扶正为夫人。
然而当鲁庄公将这一想法告诉给母亲文姜后,却立即遭到文姜的反对,因为文姜希望鲁庄公的夫人是自己的娘家人,因此没过多久,文姜就为鲁庄公选中了齐襄公的女儿哀姜,鲁庄公迫于母亲的压力,只得与哀姜成亲,并且将哀姜立为了夫人。
可是哀姜自成婚以来,一直没能为鲁庄公生下一男半女,反倒是随她一起嫁过来的媵妾叔姜,没过多久就有了儿子公子开,除此之外,鲁庄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公子申,是他的一个地位较低的妾室风氏为他所生。
再说哀姜虽然身为夫人,但毕竟是齐襄公的女儿,而鲁庄公又与齐襄公有杀父之仇,因此鲁庄公对于哀姜一直也不怎么宠爱。
尽管鲁庄公不怎么待见哀姜,却另有一人看中了她,这个人便是公子庆父,公子庆父是鲁庄公的庶兄,二人同为鲁桓公之子,虽然他年长于庄公,但因为是庶出,因此无缘君位。
然而庆父对此却并不甘心,一直都在暗中寻找机会篡位,现在他眼见哀姜失宠,便趁机与其私通,为日后夺位争取盟友。
转眼到了公元前663年,这一年鲁国整整一个冬天都没有下雨,田里的庄家大面积干涸,鲁庄公为了应对天灾,便带着家人前往太庙祭祀求雨。
祭祀的头一天晚上,鲁庄公一行人在距离太庙不远的大夫梁氏家中进行操演,鲁庄公的女儿也在其中。由于此女生的玲珑秀丽,很快便引得在场一人的垂涎,这个人便是公子般的马夫,叫做圉人荦。
等到仪式结束,众人都散去之后,圉人荦悄悄来到鲁庄公女儿的房外唱歌,企图用歌声来挑逗她。
没想到他的无礼行为很快被碰巧路过的公子般发现,公子般怒不可遏,立即让人将圉人荦捆绑起来,带到院中鞭打了三百多下,直打的圉人荦皮开肉绽,跪地求饶,公子般这才罢手。
第二天上午,公子般便来到鲁庄公房中,将昨晚的事情向他做了汇报,没想到庄公听后很是忧虑,对公子般说:“那个圉人荦勇猛异常,据说他曾将大石头抱起来,扔到了城门的门扇之上。如今他既然失礼,你就该直接将他杀死,而你对他施以重刑,却又留他性命,恐怕会给自己酿成祸患。”
公子般心想,一个马夫能成多大气候,于是就没有将鲁庄公的话放在心上。
到了第二年春天,鲁庄公病情加重,他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近,于是先后找来了两个人,准备安排后事。
鲁庄公叫来的第一人,名叫叔牙,他是鲁庄公的庶弟,但与庆父却同父同母,鲁庄公之所以将他叫来,也是担心他在自己死后会拥立庆父,因此有意要试探一番。
叔牙到来之后,鲁庄公问他说:“我死之后,爱卿以为该由谁来即位。”叔牙当即回答说:“庆父雄才大略,必能帮助鲁国成就大业,主君之位,臣认为非庆父莫属。”鲁庄公听了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之后鲁庄公又叫来了第二个人,这个人是鲁庄公的同母亲弟,由于此人出生时手掌上的纹路像个“友”字,于是便起名为友,字季,人们通常称他为季友,他在鲁国以贤良正直而闻名,深得百姓爱戴。
季友来到鲁庄公身边后,鲁庄公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季友马上回答:“公子般仁义忠厚,又是长子,其母虽无夫人之名,却行夫人之事,主公已经失信于其母,岂可再失信于其子。”
听到这样的回答,鲁庄公很是欣慰,可他又担心庆父会和叔牙相互勾结,于是就把刚刚叔牙的一番话告诉给了季友。
季友听完坚定的说:“主公大可放心,臣一定誓死辅佐公子般。”鲁庄公示意他说:“如果有必要,爱卿可便宜行事。”季友立刻明白了鲁庄公的意思,于是点头而去。
离开宫殿,季友便直奔大夫鍼季家中,将鲁庄公的转告给了他,鍼季听完当场拍着胸脯向季友保证说:“大夫只管离去,我自有办法处理。”
季友走后,鍼季便以鲁庄公的名义将叔牙骗来自己家中,又将一杯鸩酒摆放在他面前,然后明确的说:“主公担心你在他死后会谋反作乱,所以想让你陪他一起上路,你若答应,子孙仍可不是富贵之位,否则公子季友即刻会领兵将你全家灭门。”叔牙听了鍼季的话,知道再抵抗已经不起作用,只得仰头喝下了毒酒,之后便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又过了一个多月,鲁庄公因病去世,季友为了避免出现变故,第一时间按照鲁庄公的遗愿,辅佐公子般继承了君位。
谁知公子般上任后刚两个月就出了事,这一日公子般按照规矩来到外祖父党氏家里拜谢,由于他到达时已是傍晚,于是当晚便在党家住了下来。
而庆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了当初被公子般鞭打的圉人荦对他说:“你堂堂七尺男儿却被人当众羞辱,难道就不想报仇吗,如今主公远离深宫,正是你动手的最佳时机。”
圉人荦很清楚庆父的真实用意,但他也不愿错过这次机会,于是就对庆父说:“我早就在等着这一天,我此去万一死于党氏之手,还望公子善待我的家人。”庆父立刻爽快答应,圉人荦便带着匕首出发了。
等到圉人荦来到党家时,时间已是深夜,党家的人早已睡熟,圉人荦便蹑手蹑脚避开党氏家丁,一路潜入到了公子般的房中。
公子般毫无察觉,圉人荦眼见四下无人,立刻逃出匕首直接刺入公子般心脏,公子般当场毙命。然而圉人荦却由于紧张过度,逃跑时竟然惊扰到了党氏家丁,家丁眼见圉人荦手持带血凶器,马上意识到来者不善,于是一拥而上,将他砍死在了前院之中。
季友第二天得知了公子般的死讯后,马上明白是庆父所为,为了避免殃及自己,他立即逃往了陈国避难。
再说庆父虽然杀了公子般,但又怕触犯众怒,因此不敢马上自立,于是假惺惺的提出要拥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开为君,在他的提议下,公子开于公元前661年即位,是为鲁闵公。
鲁闵公即位时年仅八岁,年龄虽小,但却很有主意,他心里明白庆父与哀姜二人内外勾结,早晚会威胁到自己,于是为了自保,鲁闵公便想到了向自己的外祖父,也就是齐桓公求助。
到了当年八月,鲁闵公将齐桓公约在落姑相会,二人见面之后,鲁闵公就把自己的困难告诉给了齐桓公,齐桓公考虑到庆父的逆行未彰,自己不便出手,就问鲁闵公自己有何想法,
鲁闵公回答说:“如今鲁国上下,唯有公子季友最为贤良,我想让他来帮我,但又担心庆父会从中作梗。”
齐桓公回答说:“君侯大可将季友召回,就说这事寡人的命令,庆父如果敢于阻挠,我必定率兵来伐。”
得到了齐桓公的许诺,鲁闵公回国后立刻写信给季友将他召回,等到季友抵达郎邑时,鲁闵公亲自前往迎接,并在那里将他封为了正卿。
庆父得知后很不满意,竟然当面质问鲁闵公,鲁闵公却回答说:“这是齐侯的意思,寡人不敢不从。”庆父见鲁闵公搬出了齐桓公,也只得默许。
而齐桓公自从上次与鲁闵公相会后,很佩服他的年少果敢,但也担心他对付不了庆父,于是就派大夫仲孙湫前往鲁国,以聘问的名义暗中打探鲁国的动静。
仲孙湫按照要求在鲁国行走了一番,对于鲁闵公没有太多印象,反而对鲁闵公的哥哥公子申很是看中,于是他私下告诉季友说:“如果贵国将来出现动乱,能定国之人非公子申莫属,大夫需仔细侍奉此人。”季友点头记住了他的话。
等到仲孙湫返回齐国后,齐桓公向他询问鲁国的情况,仲孙湫回答说:“只要庆父不死,鲁国早晚还会再出祸乱。”
齐桓公问道:“那是否该派人杀了他?”仲孙湫回答说:“现在杀他理由还不充分,但此人作恶多端,早晚会自己送命,主公只需拭目以待。”
齐桓公又问:“假如庆父再次作乱,寡人是否可以趁机将鲁国吞并。”仲孙湫反对说:“眼下鲁国仍旧遵循周礼,民心未变,因此还不到吞并的时候。”齐桓公只得放弃了这一打算。
转眼又过了一年,鲁闵公自从任命了季友后,一直相安无事,庆父虽然仍旧在筹划谋逆之事,但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然而到了公元前660年夏天,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鲁国大夫卜齮来到庆父家中对他说:“我家大部分田庄被太傅强行夺走,我向主公汇报,主公却偏向他的老师,不予理睬,如今唯有请公子为小人做主。”
庆父听了卜齮话,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立即支开从人,悄悄对卜齮说:“当今主公年幼,又受奸人蛊惑,早晚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你若能助我成就大事,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小小一片田庄又算的了什么。”
卜齮虽然有所心动,但又犹豫的说:“主公身边守卫森严,我如何能进得了身。”
庆父告诉他说:“主公夜间不喜欢有人在他的房中来往,因此晚上的防备比较松懈。我明天入夜时,找个理由去拜见主公,你扮成我的随从混在其中,到时候趁机潜入正厅,等到夜深人静之时,你再出来将主公杀死,定然万无一失。”
卜齮觉得庆父的办法可行,于是当即答应下来。
第二天,庆父按计划成功将卜齮带到了鲁闵公房中,到了晚上,卜齮就趁着鲁闵公起夜之时,在正厅的侧门旁边成功将鲁闵公暗杀,然后一路逃回了庆父的府中。
宫中下人发现鲁闵公尸体后,连夜去向季友汇报,季友得知后只得再次出逃,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又想起当初仲孙湫的话,于是他便来到公子申家中,带着公子申一起跑到了邾国。
再说鲁国的大臣和百姓得知庆父又一次杀害了国君,对庆父恨之入骨,竟然自发的聚集起数千人来到庆父家门前,强烈要求庆父自杀谢罪。
庆父自知犯了众怒,只得化妆成奴仆,从后门悄悄溜了出去,一路逃奔莒国避难。而与庆父一起谋逆的哀姜得知庆父出逃,也打算前往莒国寻找庆父,但她的随从却建议说:“如今庆父已是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你,你倒不如去邾国寻找季友,将庆父的事情告知于他,让他带着公子申回来即位,兴许还能救你一命。”
哀姜觉得有道理,于是便转向邾国。而季友从哀姜那里得知了鲁国的变故后,立即带着公子申返回鲁国,由于季友在鲁国很有口碑,因此在他的提议下,鲁国上下一致同意由公子申即位,公子申便于公元前660年顺利上任,是为鲁僖公。
鲁僖公即位之后,季友派人将鲁国的情况告诉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听后十分敬佩季友的忠义,于是专门派上大夫高傒来到鲁国,代替天子正式确立了鲁僖公之位,又帮助鲁国加强了防御,鲁国臣民很是感激。
而季友在处理完鲁僖公即位的事情后,又想起庆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便派人带着聘礼前往莒国,名义上是告知鲁僖公即位,其实是希望他们能将庆父遣送回来。
庆父得知季友派人来索要他,知道莒国君主收了贿赂必定不会相容,于是当天夜里就悄悄离开了莒国,但由于庆父名声太差,其他几个国家也都不愿收留他,庆父无奈之下,只得暂居鲁国的密地。
几天以后,鲁国大夫公子鱼从外面办事回来,正好路过密地,庆父便请求公子鱼能替他在季友面前求情,并表示自己情愿做一个寻常百姓,只要能留下他的性命就可。
公子鱼与季友一样,都是鲁国的贤臣,很受敬重,他回国见到季友之后,将庆父的话语转述给了季友,季友却反驳说:“庆父连杀两君,如果不加以严惩,如何能让百姓臣服。”
公子鱼见季友态度坚决,只得放弃,但他又想到自己有负于庆父所托,所以一路哭着来到了密地,而在密地等候消息的庆父远远听到公子鱼的哭声,知道季友最终不肯放过自己,于是在公子鱼到来之前他就上吊自杀了。
公子鱼到达后发现庆父已死,只得长叹一声,将庆父的尸身就地掩埋,然后便返回了鲁国。
这就是“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典故。
鲁僖公因季友平乱有功,便将他封为上大夫,又提出要把费邑赐给他,没想到季友却坚辞不受,鲁僖公问他缘由,季友回答说:“我与庆父、叔牙同为兄弟,如今出于国难被迫将他们逼死,他两家却因此绝后,而我独享尊荣,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先君。”
鲁僖公听了很是感动,于是便按照季友的建议,下令由公孙敖继承庆父的香火,称为孟孙氏,由公孙兹继承叔牙的香火,称为叔孙氏,而季友又被称为季孙氏,此三家后来同秉鲁国之政,成为鲁国最有实权的三大派系,此是后话。
再说齐桓公听说庆父的死讯后,对管仲说:“鲁国之难虽然主要责任在于庆父,但我姜氏也参与其中,如果不讨其罪,将来何以服众。”
管仲点头表示赞成,于是齐桓公便派徒人竖刁前往邾国索取哀姜,邾主不敢违抗,立即将哀姜绑缚起来交给竖刁。
竖刁带着哀姜离开邾国,走到夷地的时候,便按照齐桓公的要求勒死了哀姜。鲁僖公得知此事后,考虑到哀姜毕竟是鲁庄公的正室夫人,于是就向齐国要来了哀姜的尸首,以夫人之礼将她与鲁庄公合葬一处。
齐桓公处理完了哀姜的事情后,紧接着又收到了卫国发来的告急文书,请求他支援,结果齐桓公还没来得及动身,卫国的卫懿公就已经死于非命。
那么卫国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卫懿公又是因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