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谏”,是指大臣以武力劝谏君主,迫使君主接纳自己的建议,这一典故出自《左传》,而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兵谏”的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
上回说到,就在郑厉公为自己不得不在齐楚之间左右摇摆而苦恼时,楚国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郑厉公颇为欣喜,那么楚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楚国与同在南方的另一个诸侯国巴国交恶,巴国位于长江上游,大致在今天重庆市的江北区一带,与楚国相邻。
两国之所以交恶,得先从楚国灭申的事情说起。公元前688年,也就是楚文王即位的第二年,楚文王为了向中原扩张,就打算兵进申国。
由于巴、楚两国自楚武王时期就已有盟约,因此在出征之前,楚文王亲自写信给巴侯,希望他能绕到申国西侧,两路夹击。
可巴侯收到信后却对身边人说:“区区一个申国,单凭楚子一人之力便可拿下,他之所以又约上我,无非是怕我趁他国内空虚时偷袭他后方,如今我偏要偷袭。”
所以等楚文王领兵走到邓国时,巴侯便亲率大军攻打楚国那处。
那处是巴、楚两国的交界,由于两国一直有盟约,因此那处的兵力并不太多,再加上巴国进攻突然,守将阎敖没有任何准备,因此战争开始不久那处就被巴军占领,阎敖只得趁乱翻墙出城,沿着水路逃回了郢都。
等到楚文王灭掉申国返回郢都之后,得知巴侯背信弃义,占领了那处,顿时恼羞成怒,为了泄愤,他当即下令将临阵脱逃的阎敖斩首示众。
然而阎敖作为楚国的贵族,在楚国境内也有一定的势力,因此当阎氏族人得知楚文王杀了阎敖之后,为了报复楚文王,便偷偷写信给巴侯,约定里外夹击共同讨伐楚国。
巴侯收到阎氏的密信,大为欣喜,于是到了第二年春天,也就是公元前687年,巴侯就亲自率领倾国之兵大举进攻楚国。
楚文王收到战报后极为愤怒的说:“我大楚自先王以来,东征西讨、无往不胜,汉东诸国闻风丧胆,没想到今日区区一个巴国竟敢接连犯我边境,寡人这次定要让有来无回。”
于是楚文王自领中军,并以斗丹为先锋出兵抵挡巴国,走到津地时与巴国的主力相遇,楚文王下令斗丹率先头部队先行交战,自己则在后面接应。
没想到斗丹领兵刚冲上前线不久,混杂在斗丹营中的阎氏族人便临阵倒戈,大肆屠杀楚军,巴军也趁机冲了上来,斗丹猝不及防,顷刻间就被消灭,接着阎氏与巴侯合兵一处,向着楚军主力猛扑过来。
楚军被眼前的变故惊得不知所措,军队顿时乱作一团,在巴军的猛烈攻击之下,楚军被杀得大败,楚文王只得带领残余部队逃回郢都。
等到楚文王死里逃生的抵达郢都城下时,一件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守门的将士竟然拒绝为他打开城门。
士兵们之所以将楚文王拒之门外,并不是要发动政变,而是因为他的得到了一个人的命令,这个下令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在上回的故事中提到的鬻拳。
鬻拳是楚国的宗室后裔,向来以直言敢谏而闻名,在上一回的故事中,蔡哀侯战败被俘,但由于心中不服,就对楚文王破口大骂,楚文王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蔡哀侯扔进油锅。
正当手下要将蔡哀侯推出门外时,鬻拳却及时站出来对楚文王说道:“大王刚刚涉足中原,根基未稳,此时应当以仁义昭示天下,结好四方,如果贸然杀掉中原诸侯,那其余小国必定心怀畏惧,到时候联合起来对抗楚国,那楚国入主中原的计划将更加艰难。”
然而楚文王当时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劝告,还没等鬻拳说完他便打断道:“献舞(蔡哀侯名字)小儿口出狂言,辱我先祖,我岂能轻饶了他,今日定要让他以死谢罪。”
鬻拳看楚文王不听劝告,担心他真的将蔡哀侯杀死,情急之下竟然拔出随身佩剑架在楚文王脖子上说:“如果大王硬要一意孤行,那臣就只能与大王同归于尽,宁可背上不忠的骂名,也不能眼看着大王将楚国陷于危险竟地。”
楚文王怎么也没想到鬻拳竟然会以死相逼,被吓得有些不知所措,赶忙向鬻拳和气的说:“爱卿息怒,寡人愿意听你的劝告。”
说完楚文王赶紧让人给蔡哀侯松绑,又好言安慰了一番,然后就把蔡哀侯释放回国了。
等到蔡哀侯走后,鬻拳便跪在楚文王面前对他说:“大王能不计个人恩怨,释放蔡侯返国,这是我楚国之福,可是臣一时失礼,冒犯天威,已经犯了死罪,还请大王责罚。”
此时楚文王已经冷静下来,气也消的差不多了,对鬻拳的良苦用心他也能够体谅,于是走上前搀起鬻拳安慰说:“爱卿一番苦心,为的都是国家,寡人能有你这样的忠臣,应该重赏才是,又岂能责罚呢。”
可鬻拳听了楚文王的话却反对说:“安邦治国靠的是赏罚分明,如今臣犯下死罪,如果大王不加以惩治,将来如何能在国人面前树立威严。”
接着鬻拳便转身却对在场众人说道:“鬻拳今日犯了君臣之礼,情愿自断双足来谢罪,今后再有以下犯上者,以此为戒。”
说完鬻拳便从一名武士手中夺下一柄大刀,直直地朝着自己的双脚砍了上去,等到众人反应过来时,鬻拳的下肢早已血肉模糊。
楚文王见事已至此,只得让人将鬻拳带下去好好养伤,并将鬻拳的双脚供于太庙,作为对自己的警示。等到鬻拳伤好之后,楚文王就让他负责城门守卫。
这就是“鬻拳兵谏”的典故,而鬻拳也因此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兵谏的先河。
而这一次楚文王兵败津地,狼狈不看的跑回来后,又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性格刚毅之人。
鬻拳在城楼上望着疲惫的楚文王问道:“大王此次出征,胜负如何?”
楚文王回答说:“寡人被奸人所误,兵败而回。”鬻拳说:“我楚国律法明确规定,败军之将一律不得入城,如今大王亲自出征,却连小小的巴国都对付不了,将来何以服众,还是等大王得胜之后,臣再来迎接大王吧。”
鬻拳的脾气,楚文王十分了解,见他不开城门,楚文王也只有无奈得与斗丹商议说:“汉东诸国中,如今只有黄国近在咫尺,国小兵微,又连年不来朝贡,看来眼下只有借着讨伐黄国一雪前耻。”
斗丹点头称是,楚文王便带着斗丹和残兵败将直奔黄国,由于黄国上下原本就对楚军十分惧怕,再加上楚国行动突然,黄国未做准备,因此被楚军杀得大败,黄侯亲自出城谢罪。
得胜之后,楚文王这才带着部队开始返程,然而由于楚文王连续作战,心力衰竭,再加上返回途中又感染了风寒,最后没等他到达郢都就因病去世了。
楚文王去世的消息传回郢都之后,鬻拳悲恸不已,他对身边的随从说:“我两次冒犯主公,罪不容诛,如今主公又因我而死,我唯有自杀来向国人谢罪。我死之后,你们就把让我家人我葬在城门之下,让我能继续为国守门。”说完便拔剑自刎而死。
鬻拳的家人得知消息后,便按照他的遗嘱遵,将他埋葬在了城门附近,后来即位的楚文王长子熊坚为嘉奖鬻拳的忠勇,将他的后人封为了大夫。
再说郑厉公听闻楚文王病死的消息后,激动的对身旁人说:“寡人自即位以来,一直苦于在齐楚之间周旋,如今楚子已死,郑国少了个强敌,寡人也终于可趁此机会做点事情,以壮我国威。”
而恰好就在此时,周王室发生了一件大事,给了郑厉公做事的机会,那么这是一件什么大事,郑厉公又是如何出手的呢?
下一起的春秋典故:“五大夫之乱”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