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门儿”和“八字没一撇”,这两个词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口头禅,都与事情有关。
“八字没一撇”最早的意思就是“没门儿”,“没门儿”的说法也源自于“八字没一撇”,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之后,两个词语之间才出现了差别,那么它们曾经的缘分是怎样的呢?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诞生于北宋,又叫道学,是在儒家经典学说和道德神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完整独立的早期哲学思想体系,其创始人是北宋的二程。
理学思想将世间万物的运转都归纳于“理”,认为所有事件的出现、发展,都是在“理”的模式下运转的,这种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朱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缠着父亲问天问地,而在他13岁那年,他的父亲病逝,他便跟随母亲到福建投奔父亲的好友刘子羽。
朱熹在刘子羽那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在19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获同进士出身,后被朝廷派往福建同安县担任知县。
朱熹在知县任上,创办学堂、教化子民、安抚百姓,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宋孝宗即位以后,朱熹还多次上书建议在全国推广理学教育,树立民众的意识形态。
后来朱熹由于厌恶官场黑暗和官员腐化,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便辞去官职,将心思全部用在钻研理学、著书立说和办学讲经方面。
归隐后的朱熹,在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干起了教育事业。他所讲述的内容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在内容上更加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将理学思想深入到社会实践中。
同时朱熹还经常会邀请与自己观点相违背的陆九渊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思维模式。
朱熹在教授理学方面十分重视方式方法的掌握,他曾在《与刘子澄书》中写到:“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意思是说圣贤已经为世人敞开了学习的大门,可是世人却没有掌握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反而越走越远。
在这句话中,朱熹用“八”来表示门,因为“八”的形状很像是两扇敞开的大门,后来从这句话中便引申出“八字没一撇”的说法,“八字没一撇”就是没门,和我们今天“没门儿”的意思一样,只是在后来的演变中二者出现了差别。
“八字没一撇”还与古代的男女婚姻有关,旧时候的人们较为迷信,尤其是在大户人家,通常在男女双方成婚之前,要找人测算一下二人的生辰八字,在古人看来,只有生辰八字相符的人,结婚以后才能幸福。
因此如果测算后得到的结果,二人的生辰八字匹配不上,那么很可能一段姻缘将就此终结,由于古人将婚姻和八字联系在一起,所以“八字没一撇”今天在婚姻方面使用的频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