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13:“箭射周天子”,王室衰落与诸侯崛起

“箭射周天子”是发生在公元前707年,郑周之战中的一次事件,而这一事件也将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转折。

上回说到,郑庄公在帮助公子冯回国即位后,郑国也消停了几年,可是正当庄公享受安逸生活之时,一场新的战争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挑起这场战争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位的天子周桓王。周桓王之所以要讨伐郑国,并不是一时兴起,他对郑庄公的怨恨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典故说春秋13:“箭射周天子”,王室衰落与诸侯崛起早在周桓王还没上任时,就已经亲眼目睹过庄公的飞扬跋扈,而他的叔叔、前任太子狐也曾因为被迫到郑国去做人质而不幸英年早逝,因此周桓王对庄公的权力十分忌惮。

周桓王上任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将庄公的卿士罢免,对他加以控制,虽然后来在周公黑肩的劝阻之下没有成功实施,但桓王与庄公却因此而结下了梁子。

而桓王对于此事也并没有放下,只是他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办法,他先是将虢公忌父提拔为卿士,让他与庄公共同执政。

在随后的几年里,桓王又不断提升虢公忌父的地位,让他逐渐与郑庄公平起平坐,直到公元前707年,桓王看时机已经成熟,便彻底罢免了庄公,不再让他参与王室的朝政。

庄公当然也不是好欺负的,想当初桓王仅仅是有罢免他的想法,他就敢派祭足带人去抢走桓王的粮食,而当他听说天子如今真的将他罢免了,他便下定决心,从此不再到洛邑去朝觐,也不再向天子缴纳应交的贡品。

转眼就到了当年的秋天,部分诸侯在取得了丰收之后,都陆陆续续的把该交的贡品送往了洛邑。贡品送到之后,庶府的官员逐一进行清点,发现比起往年缺了郑国的,于是立即向周桓王汇报。

桓王得知后对此非常不满,立刻让人将周公黑肩和虢公忌父叫来对他们说:“郑伯也太不把寡人放在眼里了,想当初他打着寡人的旗号,以不朝贡为名,先后讨伐了宋、郕等多国,还强行吞并了戴许两国,如今他自己反不来朝贡,寡人要亲自去问罪,看看他是如何为自己辩解的。”

黑肩听完后,对此事并不看好,他劝阻桓王说:“郑国这几年打了很多胜仗,手下将士各个精明强悍,而且郑伯在诸侯当中的威望也很高,眼下正是他春风得意之时,我们还是尽量不要和他发生冲突。”

典故说春秋13:“箭射周天子”,王室衰落与诸侯崛起虢公忌父也站出来阻止道:“大王您以天子的身份去讨伐臣子,如果获胜那是理所应当,可万一失败,大王在诸侯面前就会威严扫地,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人会服从天子的号令了。”

然而此时的桓王早已怒火中烧,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谏,他对二人说道:“我对这个郑伯早就看不顺眼了,他藐视寡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现在断了贡品,那就是公然与寡人作对,我非要让他知道寡人的厉害。”

黑肩与忌父看到桓王如此坚决,只好领命下去准备。

接着桓王又以天子名义下旨给陈、蔡、卫三国,历数庄公的种种不是,要求他们一起出兵讨伐。

当时陈国正在发生动乱,陈桓公的弟弟公子佗趁着桓公刚死,杀了桓公的儿子然后自立为国君,国内很多人对公子佗的行为十分满意,因此公子佗为了不再另生事端,便答应了桓王。

而卫国和蔡国也害怕如果此时不听从桓王,就会留下抗旨的把柄,将来一旦被郑庄公那样的野心家利用,就会后患无穷,所以也答应出兵相助。

等到三国兵马到齐之后,桓王便以蔡、卫两国军队作为右军,由虢公林父率领,陈国的军队作为左军,周公黑肩负责率领,而桓王自己则亲自率领中军,浩浩荡荡向着郑国出发。

郑庄公在新郑听说王师即将达到,急忙召集群臣商议,祭足首先站出来发言说:“天子如今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师出有名,齐、鲁两国肯定不会再来帮忙,而天子又有三国相助,兵多将广,数量上远胜于我们,况且主公以臣子对抗天子,与理不符,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不具备,因此我建议应该立即写信向天子请罪,并将该缴纳的贡品如数奉上方为上策。”

庄公的次子公子突立刻反对说:“大夫为何如此胆怯,四国军队,在我看来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庄公听了愤怒的说:“无知小儿竟敢如此口出狂言,你倒说说天子如何不堪一击,要是说不出个门道,可别怪我治你的罪。”

公子突回答说:“天子名义上虽兵多将广,但不过都是临时拼凑的,真正肯卖力的并不多,况且陈国现在正在内乱,人心不稳,其军队根本无心战斗,我们只要先集中力量攻击陈军,对方必定不战自退,而陈军一旦败走,那蔡国和卫国也就支撑不了太久了,等到天子的左右二军都溃败,剩下一个中军又能成什么气候。”

庄公听完后,觉得公子突的分析似乎也有一些道理,然而正在他犹豫之时,前方哨探忽然来报说:“天子军队已经抵达繻葛。”庄公不禁大吃一惊说道:“天子行军竟然如此神速!”

典故说春秋13:“箭射周天子”,王室衰落与诸侯崛起祭足回答说:“看来天子也是颇懂兵法的,如今既然战事已经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得小心应对,依我看不如就用‘鱼丽’之阵退敌。”

庄公问道:“什么是鱼丽阵?”祭足回答说:“所谓鱼丽阵,就是将主力部队向中央集结,四周则分散成若干个小方阵,如同鱼鳞一般拱卫中央,此阵的特点在于攻击力强,而防御偏弱。”

“此阵甚妙” ,庄公说道:“就依爱卿之言。”于是庄公下令,由长子公子忽率领右军,祭足率领左军,他本人则同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

三路大军星夜赶赴繻葛之后,庄公传令众军道:“天子远道而来,我军应当避其锋芒,待天子大军到来时,各军一律坚守营寨,不得妄动,只看中军旗号行事。”

第二天一早,桓王便亲自领兵到郑国营前挑战,他先是让人朗诵檄文,声讨郑庄公的各项罪名,紧接着派出虢公林父领着左军进攻郑军前营,由于郑军事先已经得到庄公的命令,因此任由虢公林父再三挑战,郑军始终按兵不动。

就这样一连过了三天,无论天子手下的联军如何挑战,郑军都岿然不动,联军方面便逐渐认为庄公是被天子吓怕了,不敢再出来应战,再加上联军连日挑战很是疲惫,因此不少人的精神也逐渐松懈下来。

到了第三天晚上,庄公让人把公子忽叫到中军营对他说:“我军连日不战,料想敌军已经懈怠,如今正是破敌的最佳时机,今夜你就率领精兵直奔周公所在的陈军军营,不必过分交战,只做出声势即可。”

公子忽领命而去,庄公又下令让祭足带人夜袭右军,自己则领着中军在后面接应。

典故说春秋13:“箭射周天子”,王室衰落与诸侯崛起公子忽到达陈营后,趁着敌军防御不备忽然发起进攻,领着军队在其中左冲右突,来回穿梭,而陈兵原本就是被迫前来,毫无军心,现在看到郑军从天而降,早已吓得不知所措,纷纷掉头逃命。

蔡、卫两国军队先是听到左营中一片混乱,正恍惚间,突然祭足带着军队杀了进来,蔡、卫两军也顿时大乱,溃不成军。

庄公远远看到敌营中火光四起、乱作一团,知道其计策已成,立即命人挥舞大旗,与原繁、祝聃二人带着主力部队一起杀向桓王所在的中军。

桓王此刻已经得知左右二营失守,又听说庄公已经亲自领兵杀到,立即整顿兵马,打算与庄公决一死战,没想到部队刚刚站稳,就被退下来的陈、蔡、卫三国军队冲散,而郑军此时已经近在咫尺。

桓王自知已经无法取胜,于是立刻下令退军,自己则率领中军断后。

等到祝聃带着先头部队赶到时,远远看到敌营中有一辆装饰规格很高的马车,上面坐着一位器宇不凡的将军正在发号施令,祝聃马上意识到那就是桓王本人。

于是祝聃张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桓王左肩,亏得桓王铠甲坚硬,没有什么大碍,左右护卫立刻掩护着桓王后退,最终桓王大败而回。

郑军得胜回营之后,祝聃向庄公汇报了他箭射天王的事情,旁边的祭足立刻上前说:“主公以臣子对抗天子,已经是严重的失礼,如今又误伤天子,只怕将来其他诸侯会借题发挥,主公应该立刻派人去向天子请罪,阐述我们出兵的无奈,请求天子谅解。”

庄公觉得祭足的话在理,于是就派祭足亲自去面见天子。桓王听说祭足到来,本想将祭足扣押,以泄心头之恨,虢公林父却阻止道:“大王如今已经在诸侯面前失去了威严,此时只有安抚郑伯,才能确保安稳,如果再生事端惹恼郑伯,那我们怕是要面临更大的灾难了。”

尽管桓王很不情愿,但此时已经无可奈何,只得勉强接受了祭足送来的贡礼,算是答应了与庄公和解。

这就是春秋历史上有名的“祝聃箭射周天子”的典故,自此以后,周王室在诸侯当中丧失了威严,其影响力大大削弱,并逐步沦为了傀儡。

而一些有野心的诸侯却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发展壮大,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盘踞在荆湘之地的楚国。

就在“箭射天子”事件发生后不久,楚国国君就做出了一件让不少诸侯都瞠目的事情,而楚国也正是从那件事情之后才开始逐渐走向了强大。

那么楚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它所做的那件大事又具体是什么呢?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典故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