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众叛亲离”出自《左传》,讲的是关于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州吁的一个故事。
上次说到,郑庄公在派人抢夺了天子的粮草之后,在郑国等了很久也不见天子责问,心里感到十分不安,所以决定亲自前往洛邑去向天子请罪,可就在临出发的时候,却听说卫国发生了内乱,令他不得不暂缓朝觐的计划。
那么卫国究竟出了什么事呢?原来就在不久前,也就是公元前719年的春天,卫国的公子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然后自立为君。要说到州吁杀卫桓公的具体过程,那就得从他们的父亲卫庄公以及卫庄公的夫人讲起。
卫庄公的夫人是齐国太子得臣同父同母的妹妹,由于齐国姓姜,因此这位夫人就被称为庄姜。庄姜是卫庄公的正室夫人,但是嫁给庄公之后却并没有为庄公生育一子。
庄公后来又娶了陈国的姐妹二人,姐姐称为厉妫,妹妹称为戴妫。厉妫虽然有过一个儿子,但没过多久就死了,而戴妫为庄公生了两个,长子是公子完,次子是公子晋,按照古人的礼制,公子完在出生后不久就被立为了世子。
夫人庄姜是个宅心仁厚之人,在戴妫生了公子完之后,她为了帮助戴妫,就把公子完接到了自己宫里,然后选派专人悉心抚养。
后来庄姜又发现在抚养公子完的几个宫女中,有一个长相十分不错,她就主动把那位宫女推荐给了庄公,而那个宫女倒也争气,被庄公宠幸后不久就又为庄公生下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公子州吁。
交代完他们几个人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具体说说公子完和公子州吁这两人。
公子完可能是由于一直待在庄姜身边,受她的影响比较多,因此养成了胆小善良的性格。而公子州吁可就不同了,他从小就强悍霸道,而且贪婪任性,遇到事情又爱与人争执。
公子州吁还有一个发小,名叫石厚,他和公子州吁一样都是喜欢惹事生非之人,他们二人平日聚在一起,到处为非作歹、肆意妄为,弄得宫里宫外怨声载道。
石厚的父亲石碏是卫国的大夫,他是个耿直刚毅、敢作敢为之人,在卫国上下赢得了不少尊敬,当他得知自己儿子的嚣张跋扈之后,气的大发雷霆,亲自拿着皮鞭在自家宗庙里狠狠的教训了石厚一番,并将他锁在房间里,不许他再与州吁来往。
可是石厚早已是野性难驯,被教训之后依旧不知悔改,当天晚上他便趁着父亲熟睡,然后翻墙外出,一路溜到了州吁的家里,从此便再也不肯回家。
石碏眼看着管不住自己的儿子,只得到去劝谏卫庄公,希望卫庄公能够对州吁严加管教,以免给卫国埋下祸根。
可卫庄公却不像石碏那样深明大义之人,他听了石碏的建议后,表面上接受,私下却继续任由州吁为所欲为。
等到卫庄公死了之后,公子完便以世子身份即位,是为卫桓公。
按照当时的礼仪,新任诸侯即位之后,需要去拜见天子,将自己上任的情况向天子汇报,虽然有一些诸侯并不遵从这一规定,但卫桓公却很守规矩,他即位后不久,便打点行李准备前往洛邑。
石厚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公子州吁对他说:“听说主公马上就要去洛邑了,如果你对诸侯之位有想法,那眼下就是我们动手的最佳时机。”
公子州吁说:“这确实是个好机会,可是谋逆之事毕竟是大事,还得想个万全之策。”石厚回答说:“这个你尽管放心,我都已经计划好了。”接着石厚就在州吁耳边神秘的说了一番。
到了第二天,公子州吁在卫国都城的西门摆下酒宴,等到卫桓公出行的队伍到达之后,州吁便迎了上去对他说:“臣弟昨夜听说兄长即将要远行,特意备下薄酒在这里为兄长践行。”
卫桓公不知道其中有诈,即刻下马就坐,与弟弟在营帐中痛饮起来。可就在卫桓公喝的兴起的时候,州吁却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刀刺死了卫桓公。
卫桓公随行人员看到公子州吁弑君,正准备冲上来擒住州吁,没想到石厚突然带着预先埋伏的五百甲士冲了上来,将卫桓公的人团团围住,桓公手下见势头不对,只得纷纷向州吁投降。
在杀死了卫桓公之后,州吁立刻率领人马赶回都城,然后对朝中大臣们说:“主公在饮酒的时候突发疾病身亡,临死前已经宣布由我来继承君位,并告诫尔等要好生听命。”接着州吁便自立为君,又立石厚为上大夫。
人常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公子州吁对外宣称卫桓公是暴病而死,但他杀兄篡位的事情不久之后还是在都城传开,卫国的很多百姓都对州吁的行为十分不满。
鉴于这种情况,石厚便向州吁建议:“如今很多人都对主公有怨言,主公要想服众,只有对外用兵,以武力树立起您的微信,这样才能平息民愤。”
州吁对石厚说:“你的提议倒是不错,可是出兵也总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吧。”石厚说:“之前郑伯曾经因为公孙滑的事情与我国发生过矛盾,因此如今攻打郑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这就是当初郑庄公知道州吁篡位之后为何要加紧防备的原因。
不过州吁对于讨伐郑国却有些担心,一方面由于郑庄公善于用兵,州吁担心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另一方面郑国前不久刚刚与齐国结盟,一旦与郑国开战,齐国必定会来支援。
石厚便提出可约会鲁、宋、陈、蔡四国共同出兵讨伐郑国,州吁说:“陈、蔡都是小国,我的话他们不敢不听,可是鲁国和宋国岂肯轻易出兵?”
石厚说:“鲁国如今的兵权掌握在公子翚手里,而公子翚又是个贪婪的人,我们只要给他些好处,他必然前来相助。
“至于宋国,当初宋穆公在位的时候,由于他的君位是从他哥哥宋宣公那里继承来的,所以穆公临死时为了报答宣公,便将君位传给了宣公的儿子夷,而穆公的儿子冯对此很不满意,夷即位后他便去了郑国,一直想要寻找机会回来夺位,因此宋公夷对于公子冯在郑国很是担心,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但却苦于没有机会,我们如今约会他出兵伐郑,正是给了公子夷斩除心腹大患的机会,所以他必定会欣然前来。”
州吁听了石厚的话非常高兴,立刻派使者出访四国,陈蔡两国自不必说,鲁国当时在位的是鲁隐公,他询问身边的谋士是否应该帮助卫国,手下回答道:“自古国君立国靠的都是仁义和恩惠,而像州吁和石厚那样刚愎自用,把灾难强加给民众,那么将来民众一定会背叛和远离他们。”
这就是成语“众叛亲离”的由来。
鲁隐公在听取了手下的建议后,便拒绝了卫国的请求,使者于是按照石厚的指示又去贿赂公子翚,公子翚在拿了好处之后,果然未经隐公同意就擅自出兵,而宋国的宋殇公为了能够铲除公子冯,也答应出兵,因此没过多久,四路大军便聚集在了卫国郊外。
郑国上下得知了五路大军即将进犯的消息,都纷纷向郑庄公建言献策,有的说应当誓死一战,有的又说应该立即开门请和,不过庄公却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因为他自己已经有了主意。
他告诉众人说:“陈蔡都是小国,而且与我们向来都没有任何恩怨,这次只是被迫前来,未必肯真的出力,鲁国的公子翚只是因为拿了贿赂,带着部队来摆一摆样子就好,宋国的目的在于公子冯,而公子冯目前在长葛,宋国得知后一定会保存实力,为攻打长葛做准备。”
庄公顿了一下又说:“至于卫国,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他们连自己的事情都还没处理好,我料定不久之后州吁和石厚二人必定会死于非命,因此五国兵马虽众,但在我看来都不足为虑。”
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庄公所料,宋殇公听说公子冯并没有在新郑,也就不再全力以赴,鲁、陈、蔡三国只是跟在卫国后面做样子,只有卫国在郑国郊外击败了公子吕,斩杀了郑国数百名士兵,算是取得了一点小胜。
而正当州吁打算进一步扩大战果时,石厚却急匆匆的赶来,请求州吁立即撤兵。
州吁询问撤兵的缘由,石厚回答说:“我们来打郑国,不过是为了彰显一下主公的英雄气概,如今既然已经打了胜仗,就没必要纠缠下去,毕竟郑国兵强马壮,再打的话只怕胜负难以预料,再说我已经有了更好的计策来稳定人心,以巩固主公的地位。”
州吁听了石厚的话后便下令撤军,其他几国看到战争的发起人卫国都已经走了,于是也就各自领兵回国去了。
州吁回到卫国之后,便询问石厚的计策具体是什么,石厚便在州吁耳边诉说了一番,顿时让州吁眉开眼笑,并指示石厚立即执行。
可是州吁此刻绝不会想到,石厚为他出的这个计策,不但没能帮助到他,反而却在不久之后将他们君臣二人送上了断头台。
那么石厚究竟出了个什么主意,杀死石厚和州吁的又是谁呢?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典故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