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75:“璧谢”之恩,晋文公与曹国的恩怨

“璧谢”这个词经常用于辞谢他人的好意,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用法,与晋文公在流亡曹国时候的一段典故有关。

上回说到,晋文公按照狐偃的建议,准备分兵曹、卫,以解宋国被围之困,他还特意提到攻打曹国时自己要亲自前往,了却当年的一桩恩怨,那么这桩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得从他当年流亡时候说起,之前讲过,原本打算终老齐国的晋文公被狐偃等人用计带离,不得已再次踏上了漂泊之路,而他第一站所到达的正是曹国。

那时候曹国在位的人是曹共公,这曹共公是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之人,在他的身边还有一班奸佞小人围绕。

曹共公对于晋文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当他得知晋文公在城外请求入城歇脚时,并没有像齐桓公那样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反而听从一些庸臣的建议,准备将晋文公打发走,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很快遭到在场另一人的反对。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僖负羁,他是曹共公身边少有的贤臣,不仅头脑清醒,能认清时务,也颇有几分正义感。

他向曹共公建议说:“重耳名闻天下,受人敬仰,主公将他拒之门外,实在有些不合礼仪,况且听说重耳的骨骼奇异,有骈胁之状,这是大富大贵的征兆,将来必成大业,主公若不相容,日后难免会遭到他的报复。”

典故说春秋75:“璧谢”之恩,晋文公与曹国的恩怨

曹共公对僖负羁前面的几句话都没怎么在意,等僖负羁说到骈胁的时候,曹共公立马眼前放光,问僖负羁说:“什么是骈胁?”僖负羁回答:“所谓骈胁,就是身上的肋骨连成了一片,与常人不大相同。”

曹共公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露出很大的兴趣说:“如此奇异,寡人倒还真的是没有见过,不如让重耳在国中住上几日,也好让寡人开开眼界。”

僖负羁没料到曹共公竟会产生这种无礼的念头,赶紧好言相劝,但曹共公已经打定主意,根本不把僖负羁的话当回事,僖负羁眼看着苦劝无果,只好告辞离开了。

等僖负羁回到家,将国中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他的妻子,谁知妻子听完后比他的反应更加强烈,一脸忧愁的对丈夫说:“早就听说重耳英雄气概,手下能兵强将更是多不胜数,这样的人早晚都会成大器,等他一旦得志,那些曾经得罪过他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现在主公侵犯重耳,曹国可能会面临亡国之灾,你不如私下与重耳走的近一些,以显示你与主公的不同,将来万一有什么状况,也好给自己留条退路。”

僖负羁没想到妻子的想法竟然跟自己不谋而合,于是两人立刻坐下来商量该怎么办。

再说曹共公将晋文公接到城里后,马上给他安排了一处条件不错的馆驿让他住了下来,又专门派人给他准备了一间浴室供他洗浴,曹共公正想借此机会暗中窥视晋文公的身体。

晋文公一路风尘,身上早就难受的不得了,一听说可以洗澡,心里乐不可支,马上在仆人的服侍下脱去一连穿了十几天的衣服,跳入水缸中尽情享受起来。

谁知就在他洗的正起劲时,忽然听见些许不和谐的声音传了过来,晋文公心生好奇,循着声音方向扭头看去,发现曹共公竟然带着几个侍妾正在不远处偷偷的向自己这边看,一边看还一边指指点点,嘴里似乎还说着什么。

晋文公大为光火,按他的脾气当时就想走过来与曹共公理论,但一想自己毕竟寄人篱下,只好强压下了怒火。

等晋文公洗完了澡回到馆驿的时候,由于几天的舟车劳顿,这会儿肚子早就已经饿的咕咕叫了,可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有人给他送吃的来,晋文公气的忍不住开口咒骂起来。

而正在这时,僖负羁却端着精心准备的美食来到他房中,告诉晋文公说自己是专门给他送饭的,晋文公又是惊喜又是感动,连连道谢之后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可等他吃到一半才发现,原来在面团里面还夹着一块僖负羁偷偷送给自己的璧玉,晋文公不禁感慨道:“想不到无道昏君门下竟然还有如此贤臣,寡人早晚必报此人的恩情。”

于是晋文公叫来了赵衰,让赵衰将玉璧还给僖负羁,并给僖负羁带话说:“你的恩情寡人已经铭记于心,但玉璧万万不敢收下,还望先生收回。”

这就是晋文公“璧谢”的典故,后来人们就用璧谢一词来表示婉言谢绝他人的好意。

晋文公正是想起了这段恩怨,才决定攻打曹国时要亲自前往,不过在出发之前,他还想起了另一件事。

这一天,晋文公带着狐偃、先轸等人到被庐查阅部队的训练情况,转了几圈之后,晋文公颇为满意,这时他把赵衰叫到跟前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不但要进攻曹卫,还得随时提防楚国的大军,我们眼下这点兵力怕是有些吃紧。”

赵衰回答说:“先祖武公时曾创下一军,到献公时,为了应对扩张的需要,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增设一军,成为上下两军,如今晋国沃野千里、兵精粮足,早就具备了大国的实力,主公不妨仿效献公,再增设一军,以解决目前的需要。”

晋文公背抄着手,在赵衰面前来回踱了几步说:“寡人正是此意,只是这个新军主帅的人选到现在还没有确定。”

赵衰听后不假思索的回答:“非郤縠莫属。”晋文公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静静地看着赵衰,那意思是让他继续往下说,赵衰领会了晋文公的用意,略顿一顿又开口:“臣平日与他谈论,发现他不但熟读经史子集,通晓兵法,更重要的是,他遇事谨慎,为人不骄不躁,这正是主将的最佳人选。”晋文公沉吟片刻,进而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那就选定郤縠吧。”

典故说春秋75:“璧谢”之恩,晋文公与曹国的恩怨

一个月后,赵衰按照晋文公的意思,完成了军队的扩编,将原本的上下两军改为上中下三军,兵员数量和装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办完了这件事情,晋文公就决定即刻出兵,然而狐偃却站出来提醒他说:“主公先别着急,此时出兵还为时尚早。”晋文公问他缘由,狐偃分析道:“新军刚刚成立,还不知道何谓道义、何谓礼仪、何谓诚信,如果不将这些问题解决,那部队上了战场也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晋文公觉得这话有几分道理,便让狐偃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狐偃就借用晋文公勤王和伐原的事迹,让将士们明白道义和诚信的必要性,接着又加强训练力度,通过频繁的演习,向士兵宣传讲解军法和职责的重要,使他们明白隐藏在军事中的礼仪。

又过了一个月,狐偃来汇报说新军训练已毕,可以出战,晋文公甚为满意,立即召各军将领朝堂议事,商议出兵的具体策略。

魏犨提议说:“从距离上来说,曹国远而卫国近,臣以为应当采取就近原则,先伐卫国,然后顺势南下,直取曹国。”

郤縠听完摇了摇头说:“臣以为不妥,曹伯鲁莽、而卫侯怯懦,倘若我们伐卫,曹国必来相助,而假如伐曹,卫国则未必,臣有一计,可令卫国不战而降?”

晋文公饶有兴致的看向郤縠,问他说:“不知爱卿有何妙计?”

郤縠站起身,来到殿堂中央,先看看晋文公、又看看众人,然后一字一句的说道:“卫侯当初碍于楚国淫威,被迫依附于楚,但其国人对楚国却十分抵触,主公可以以伐曹之名向卫侯借道,卫侯必然不肯,主公便可取道黄河,然后转而向东,占领五鹿,斩断卫国联络曹、楚的通道,再以雄兵压境,卫国百姓见我三军之壮,又知卫侯因楚国的原因而得罪晋国,必然更加恨楚,从而逼迫卫侯转投晋国。”

晋文公听罢眉头紧锁,用手在腮帮上来回摩挲,仔细揣摩这一番话的精妙,过了许久,晋文公脸上露出笑容,夸奖郤縠道:“爱卿果然足智多谋,就依爱卿之言。”

于是晋文公派狐毛到卫国借道,卫成公因害怕得罪楚国,一口回绝了狐毛的请求,狐毛回去后把情况告诉给晋文公,晋文公见一切都在掌控之内,便着手实施下一步计划。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点上中下三军各一百乘,郤縠领中军,郤溱为副,狐偃领上军、狐毛为副,赵衰领下军。

狐偃提出应该由自己的哥哥狐毛位主帅,他担任副帅,赵衰也向晋文公推荐先轸和栾枝领下军,晋文公一一照准,于是先轸担任下军主帅,栾枝为副帅,荀林父为御戎,魏犨为车右,大军克日启程、发兵五鹿。

晋文公凭借勤王的威名,一路大张旗鼓,部队高举旌旗,浩浩荡荡,前后绵延百里之长,遮天蔽日,途径卫国时,卫国百姓亲眼目睹中原之兵的盛况,无不对晋文公由衷敬佩,自此便有了叛楚投晋之意。

晋文公领着大军顺利渡过黄河,然后改走陆路,转五鹿方向行进,卫成公以为晋文公的目的只在曹国,为了不得罪晋文公,传令四境紧守防线,不得与晋国接触。

晋文公到达五鹿后,想起当年在这里挨饿的情形,不禁感慨万千,他转身对狐偃说:“当年寡人在这里向百姓乞食,那帮刁民竟然用一碗土来羞辱寡人,唯有子犯说那是上天赐土的征兆,看来今日子犯之言就要应验了。”

说罢晋文公意气风发,命令魏犨带领先头部队,凭锐气分东南北三面向五鹿城发起进攻,郤縠领着中军在后面接应。

五鹿城奉曹共公的指令,并未对晋军设防,等到魏犨兵临城下时,他们才意识到危险,慌忙组织军队应战。

魏犨手提钢刀,绕着五鹿城转了几圈,然后从防守薄弱的东门开始登城,只见他身材壮硕、膀大腰圆,几步便来到城墙之下,跟在他身后的士兵更是多如蝼蚁一般,城上守军见状各个心生胆怯。

魏犨身披铠甲,全然不把城上飞驰而下的弓箭当回事,不多时便登上城墙,与城上守军战在一处,卫军架不住魏犨勇猛,三员战将被接连杀败,十几颗卫兵的脑袋被魏犨生生砍下,后面的晋军在主将的带领下更是士气高昂,人人争先,不到半天的功夫,五鹿城便被晋军占领。

拿下五鹿后,晋文公急调郤縠领兵驻扎在朝哥之外,向卫国施加压力,可就在郤縠准备起身的时候,却偏偏得了重病,晋文公只好把卫国的事情先放下,请专人来给郤縠诊治。

不过诊断的结果却让晋文公大失所望,原来郤縠已经得了不治之症,无力回天,晋文公悲痛之余,只好让人为郤縠准备后事。

晋文公来到郤縠的病榻前探望,郤縠这时也知道了自己的情况,不过他不仅不在意,反而主动安慰起晋文公说:“主公不必难过,臣一生研读圣人之言,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是臣死之后,还有一事牵挂。”

典故说春秋75:“璧谢”之恩,晋文公与曹国的恩怨

晋文公问他是什么事,郤縠回答说:“主公救宋,公然与楚翻脸,晋楚之间必有一战,今楚国领袖汉东,势力庞大,主公若要与之为敌,必须联络齐、秦,秦国与晋有姻缘之盟,不在话下,而齐国的齐孝公刚刚病故,即位的公子昭潘又与主公私交不错,这也是可以拉拢过来的。”晋文公含着眼泪都一一记下了。

又过了几日,郤縠病死在军中,晋文公放声痛哭,命栾枝领精兵五千护送郤縠的灵柩返回绛邑,又命先轸领上军,接替郤縠职位,胥臣领下军,递补先轸的缺。

接着晋文公又派狐毛带着自己的书信赶往临淄,向即位的齐昭公请盟,齐昭公一方面念在过去的交情,另一方面又想趁机对外扩张,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当年五月,晋文公与齐昭公在敛盂,也就是河南濮阳会见,商议结盟,卫成公这时候被先轸困在朝哥,孤立无援,又见晋兵人多势众,所以当他听说齐、晋两国准备结盟的时候,心里更加害怕,赶忙派大夫元咺来拜见晋文公,请求共同参与结盟。

此时的卫国已经是晋文公嘴边的一块肥肉,他哪里还能轻易放过,于是果断回绝元咺说:“当年寡人借宿,贵国将我拒之门外,后来寡人借道,贵国再次拒绝,现在想要和谈已经为时已晚,你还是回去告诉卫侯,寡人的大军数日便到,要他早作准备才好。”

元咺只得回去将晋文公不答应结盟的事情报告给卫成公,卫成公万般无奈的说:“若当年先君肯于接纳穷途来投的重耳,他便失去了讨伐的借口,又哪里会有今日之事。”

此时卫国的百姓也听说晋文公不日将领兵和卫国决战,惊惧之余,对卫成公投靠楚国的行为更加恼怒,竟然自发聚集起数千人围堵在公宫门外,要求卫成公禅位。

卫成公自知众怒难犯,只好把国政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叔武,并让元咺辅政,然后便带着几名亲信连夜逃出朝哥,躲在了襄牛暂避。

晋文公得知卫国发生的变故后,不禁感叹道:“果然一切都如郤縠所料”,他派人向先轸发令,要求先轸即刻向朝歌挺进,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将卫国拿下。

然而先轸却在回信中提醒晋文公说:“卫国百姓正是因为心向晋国,所以才撵走卫侯,主公就该顺应民心,向卫国示以仁爱,如果强攻,反而会让百姓心寒,给我们占领卫国造成阻碍,因此不如先将卫国的事情放下,转而进攻曹国,一旦曹国拿下,卫国必定不攻自破。”

晋文公被先轸这么一说,也是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将朝哥城外的部队全部撤下来,又分出几千人马驻守五鹿,然后便领军往曹国进发。

典故说春秋75:“璧谢”之恩,晋文公与曹国的恩怨

到达曹国之后,晋文公传令各军休整一夜,明日五更时分发起进攻,在大战之前,他特意嘱咐众军说:“大军入城之后,不得枉杀一人,特别是对僖负羁一家,更要好生照看,如有违背,军法从事。”

众军领了将令,便各自开始准备攻城之事。

可让晋文公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已有言在先,僖负羁一家人最终还是死于非命。

那么僖负羁到底是被谁所杀,晋军进了曹国都城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