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87:“蹇叔哭师”,蹇叔的预判

“蹇叔哭师”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内容讲述了秦国的大夫蹇叔在自己儿子出征之前,用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的故事。

上回说到,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晋襄公即位为君,晋襄公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晋文公的后事,谁料就在出殡的当天,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按照晋国的传统礼制,去世的国君一律都安葬在曲沃的太庙,晋文公当然也不例外,晋襄公让太卜郭偃算好了良辰吉日,到了出殡那一天,他就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护送着晋文公的灵柩离开绛邑,朝着曲沃方向出发。

众人沿着官道一路行进,由于是丧事,所以一路上所有人都低头不语,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不知是什么原因,晋文公的棺椁好端端的突然从里面忽然发出阵阵奇怪的响动,声音还非常巨大,连隔着几十米以外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在场的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无不感到惊讶和恐慌,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有人在心里猜想该不会是晋文公诈尸了吧。

晋襄公的脸也顿时变了色,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赶紧叫来了郭偃,让郭偃立即占卜,看看到底是吉还是凶。

典故说春秋87:“蹇叔哭师”,蹇叔的预判

郭偃也不敢马虎,他把随身携带的工具一一取出来,放在地上就地开始卜卦,没用多少时间,郭偃便得出卦辞,他赶紧跑过来念给晋襄公听:“有鼠西来,越我垣墙。我有巨梃,一击三伤。”

晋襄公不解其意,郭偃解释道:“从目前得出的结果来看,先君棺椁内之所以发生响动,是因为先君有重要的事情想要提醒我们,根据卦辞显示,先君是想说,近期将会有一帮鼠辈自西而来犯我边境,我军只要指挥得当,定能将其击溃,大获全胜。”

晋襄公微微皱了皱眉:“自西而来的鼠辈,该会是何人呢?”不等郭偃开口,先轸马上抢着说:“既然是从西来,那必是秦国无疑。”晋襄公看到旁边的郭偃也赞成的点了点头,他的心里便有了打算。

晋襄公转身来到晋文公的棺椁之前,虔诚的拜了三拜,然后拱起双手,向晋文公表示自己已了解他的苦心,并且知道该如何对付秦国。

晋襄公身后的大臣们见状也赶紧上来跪拜,棺椁里的声音到这时候才终于停止,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晋襄公更加相信郭偃的话,当场指派一名心腹暗中前往秦国打探消息。

那么郭偃的推测是否正确,秦国真的会出兵犯晋国边境吗?

应该说郭偃的猜测对了一半,秦国的确有向东出兵的打算,但他的目标却并不是晋国,而是远在晋国东面的郑国,这件事又得从之前的烛之武退敌说起。

那时候秦穆公接受了烛之武的建议,不但取消攻打郑国的计划,领兵撤回雍州,临走时还特意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留在新郑附近,帮助郑国抵御晋国入侵,但谁都没想到,正是这三个人,后面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

秦穆公走了之后没多久,晋文公就以立公子兰为筹码,迫使郑国向晋国屈服了,郑晋两国关系又重归于好,他们和好不要紧,但这样一来,就使得杞子等三人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更严重的是,那件事过后两个多月,郑文公就因病去世,公子兰顺利继承了君位,是为郑襄公,郑襄公因感激晋文公的赏识和提拔,所以上任后一心致力于和晋国搞好关系,对于肩负着抵御晋军使命的杞子等人他反而心存芥蒂,不但在他们的周围驻兵,以协助的名义监视他们的行动,还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他们在郑国的活动,这让杞子他们十分不满,再加上驻扎在这里的秦军大多数都是雍州人,心系家乡,杞子等人便开始琢磨着,是否可以给郑国制造点麻烦,以便于他们能早日离开这里。

这一天,杞子将逢孙和杨孙三人叫到自己的房中商量这件事,他们之中,以杞子的年龄最大,主意也最多,于是另外两人都表示他们愿意听从杞子的安排,杞子便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晋国的国君重耳前几天刚刚病逝,他的儿子公子驩即位,晋国这时候上上下下都在忙着重耳的丧事,防备肯定松懈,我们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告诉主公说我们在郑国这段时间,已经将郑国的情况摸了清楚,如果他能趁现在出兵越过晋国来攻打郑国,一定能将郑国拿下,到那时我们不仅能够离开这里,还因此为秦国立下大功,回去后加官进爵更不在话下,你二人觉得如何。”

典故说春秋87:“蹇叔哭师”,蹇叔的预判

那两人听完后都表示十分赞成,于是杞子便说:“既然这样,那事不宜迟,咱们说干就干,我这就给主公写信。”杞子让人取来笔墨,不多时便把书信写好,经检查无误后,以他们三人共同的名义交心腹人士立即送往雍州。

那名心腹办事倒也仔细,辗转数十日,他便把信安全的交到了秦穆公手中,秦穆公看过之后,也不免有些心动,于是就把蹇叔和百里奚等人叫来商议。

蹇叔和百里奚从秦穆公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两个人马上做出同样的反应,对于杞子所提的事情坚决表示反对,他们给出的共同理由是:“秦国去郑数千余里,消息闭塞,情况难以掌握,中间还隔着一个晋国,万一我军深入,遭到晋郑两国前后夹击,那我军必败无疑。”

秦穆公对于他们的态度有些不满,皱了皱眉说:“二位爱卿何故如此胆怯,当年重耳在任时,晋国方能称霸一时,如今重耳已死,晋国早已是强弩之末,何况晋国上下现在都在为重耳丧事所累,哪有精力用兵,此时正是灭郑的最佳时机。”

这次百里奚抢在了蹇叔前面,他力劝秦穆公说:“主公单凭杞子等人一封书信就要引军犯险,未免太过草率,臣以为如果主公真有出兵打算,那就该多派一些精细之人,到晋国和郑国仔细了解情况,等确定有可乘之机时,才可用兵。”

秦穆公瞪了百里奚一眼,以此来表示他对百里奚这种畏首畏尾行为的反感,紧接着他说:“兵贵神速,如果按照相国的建议,一来一回必定会耽误很多时间,不仅会贻误战机,还很有可能引起晋国或者郑国察觉,到那时情况将更为不妙,此事寡人已经下定决心,你二人不必再多言。”

典故说春秋87:“蹇叔哭师”,蹇叔的预判

蹇叔和百里奚无奈,只有听从秦穆公的命令,秦穆公马上给杞子写了一封回信,暗中与他约定攻郑的事情,又传令给白乙丙和西乞术等人,让他们立即整顿军马,筹措粮草,十日之后在雍州东门集结,准备发兵郑国。

到了出兵的这一天,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位将领带着部队早早来到了城门之外,各军严阵以待,煞是威武,不多时,秦穆公也领着国中大小官吏缓缓到来,为即将出发的将士们送行。

秦穆公来到阵前,在左右护卫的簇拥之下,站在高处嗓音洪亮的对众军做临阵前的训话,无非是些让他们用心作战,回来后定有封赏等勉励的话语,但即便是这样,众将士们听着也很受鼓舞。

但是让秦穆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候竟有一个突发情况出现,他最倚重的左膀右臂,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忽然之间也来到阵前,对着三军将士放声痛哭起来,哭的场面还十分的凄惨。

大战在即,居然发生这种事,无论是谁心里当然都不好受,秦穆公气的一跺脚,几步来到蹇叔面前冲他们吼道:“二位都是国家的重臣,我军即将面临大仗,你们却在此扰乱军心,究竟是何道理?”

蹇叔擦了一把眼泪说:“我们哪敢扰乱军心,我只是一想到我那苦命的儿子孟明,今日一别只怕再无相见之日,一时动情,所以才忍不住在看他最后一眼时为他哭几声。”

这话不说还罢,说完秦穆公简直恨不能将蹇叔和百里奚二人当场治罪,但念在他两人毕竟是朝中的重臣,又立下的许多功劳,只能强压下怒火,带着嘲讽的语调对他们说:“爱卿早就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就算见不到孟明,那也是上苍的旨意,有什么可哭的。”

蹇叔明白秦穆公已经是铁了心要攻打郑国,只好悄悄来到孟明身边对他说:“主公对我们恩重如山,就算我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你这一番出征,郑国方面并不足为虑,但你们务必要提防晋国,在晋国北面有一山名为崤山,周文王就曾在那里用兵,我料定晋国人必然会在那里伏击你们,你们经过时千万要当心。”

典故说春秋87:“蹇叔哭师”,蹇叔的预判

孟明重重的点了点头对他的父亲说:“请父亲大人放心,孩儿我都记住了。”听了这话,蹇叔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孟明、白乙丙、西乞术也按着既定计划就带着部队向东出发了。

这便是发生在秦国的“蹇叔苦师”的典故。

就在孟明等人离开雍州后不久,蹇叔又找到百里奚嘱咐他说:“他们此去定会遭遇晋军伏击,凶多吉少,倘若上天开恩,还能给他们留条活路,那他们一定会从黄河逃回,弟可派人早作准备。”百里奚表示明白,并把蹇叔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孟明等人走了月余,来到了周都洛邑,孟明传令三军:“此处乃天子之地,我等虽有军务在身,不能前去拜见,但也绝不可失礼。”于是他下令所有的将士无论官衔品级,一律免冠下车,步行前进。

谁知部队刚过周都都门,前哨部队的一些士兵自恃骁勇,为显示自己的能耐,很快便一跃跳上战车,后面的人有样学样,都争抢着往车上跳,前后共有三百多辆战车皆是如此。

洛邑城上站着一位公子,名叫王孙满,他恰好看到了这一幕,回去后他就对周襄王说:“秦军出兵伐郑,过我北门,虽然兵多将广,但必败无疑。”

周襄王问其缘故,王孙满自信的说:“礼乃用兵之基础,秦军过天子北门时,虽然下马免冠,但很快又跳了上去,可见秦人并非真正敬重天子,而仅仅是做表面功夫,向他们这种狂傲不羁无视礼节之人,在战场上定会疏忽大意,缺少谋略,所以一定会打败仗。”

王孙满的判断是否正确,日后自有分晓,这里先说孟明等人过了洛邑之后,来到了郑国境内的滑邑。

那么他们此次攻打郑国是否能够顺利,郑国方面会有怎样的应对,接下来又发生了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