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5:“言不由衷”造成的君臣矛盾

“言不由衷”的典故出自《左传》,是发生在周桓王和郑庄公之间的一个故事。

上次说到,郑庄公在解决了太叔之乱后,原本打算好好修养一段时间,可是他安插在周平王身边的一个眼线突然跑回来向他汇报了一个重要情况。

原来郑庄公当初接替了自己的父亲担任周王室的卿士,所谓卿士,就是协助天子处理王室政务的高级执政官,相当于宰相,因此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应该长期伴随天子身旁。

然而庄公在继任之后,却由于国内事务繁忙而长期不在朝中,平王对此颇有抱怨,再加上平王对于庄公的实力过于强大也有些忌惮。

典故说春秋5:“言不由衷”造成的君臣矛盾而恰好此时西虢国的国君虢公忌父前来朝拜天子,平王与他交谈之后二人很是投缘,平王便想把虢公留在自己身边,一方面让他来协助自己处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平王也希望借此能够牵制郑庄公,以削弱他的权力。

这对郑庄公来说绝不是个好消息,虽然他不怎么干活,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抢他位子替他干活,因此当手下把这一情况告知庄公后,庄公便立即火速赶往洛邑。

来到洛邑之后,庄公没有丝毫客气,开门见山的就对平王说:“我和我父亲承蒙大王错爱,先后在朝中担任卿士一职,上任以后,臣等兢兢业业,没出过丝毫的差错,可大王如今却要另选一个卿士,将臣架空,臣请大王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一个不干活的人,却也敢说自己兢兢业业,可是面对这样一个强势而又蛮不讲理的人,周平王也只能好言安慰的说:“爱卿说的是哪里话,只因你诸事繁忙,长时间不能来上班,我为了分担你的辛苦,以减轻你的压力,才特意请虢公来帮忙,怎么是要架空你呢?”

庄公说:“如果真的只是帮忙,臣自当感谢大王,可臣就怕这忙帮到最后就变了性质。”看到庄公如此咄咄逼人,平王只得说道:“本王对爱卿是既信任又器重,可爱卿却如此信不过本王,那本王干脆把太子狐送到你们郑国去做人质,这样就可以消除爱卿的疑虑了。”

庄公听到平王竟然提出要把太子送来当人质,立刻婉拒说道:“自古君臣有道,哪里有太子给臣子做人质的,还请大王收回成命。”

平王说:“太子如今已经成年,是时候让他锻炼一番了,我让他到郑国去,也是希望他能在你那里多学一点东西,好为他将来即位打下基础。”

庄公听平王这么说,便回答道:“既然如此,那臣就把臣的长子忽送到洛邑来,让他在大王身边伺候好好大王,也正好可以向大王多学习一些治国安邦之策。”

平王便说:“爱卿这个提议倒是不错,那就这样定了吧。”就这样,作为天国的周王室便首次屈尊和自己的属国郑国交换了人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郑交质”事件,通过这件事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王室在诸侯之中的衰落。

尽管周平王的这一做法有些不太合适,但总算是安抚住了庄公,而庄公既然已经达到目的,也就没再说什么,于是君臣二人便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

可是到了公元前720年,这种和谐的氛围就被打破了,因为这一年周平王因病去世了。

庄公起初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让人将太子狐从郑国接来,准备继承王位。可是这位太子,可能是来的路上过于操劳,再加上对于父亲的死讯伤心过度,因此在抵达洛邑后不久竟然也死了。

庄公与周公黑肩等人商量之后,便决定拥护平王的孙子、太子狐的侄子公子林继承王位,是为周桓王。

可是桓王的即位对于庄公来说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在桓王还是王子的时候,就已经目睹了庄公的种种霸道行为,所以他对庄公有着很深的不满。

因此桓王上任之后不久,就对周公黑肩说:“郑伯欺人太甚,完全不把我们王室的人放在眼里,先王在时就已经对他很不满意了,如今本王打算罢免郑伯,改立虢公为卿士,爱卿以为如何。”

周公黑肩与郑庄公一向关系不错,因此桓王提出这一想法后,他立刻反对说:“大王刚刚即位,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人心,如果贸然更换卿士,必然会得罪郑伯,如今郑国实力强悍,万一郑伯恼羞成怒,领着大军前来进犯,那对大王可是极为不利的。”

桓王便只得暂时打消罢免庄公的想法,可是周公却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庄公,庄公听了大怒说:“好个忘恩负义的人,当初如果不是我拥护他,他哪能顺利继承王位,如今刚一上任就要过河拆桥,这种人不伺候也罢,我这就离开洛邑,让他眼不见心不烦。”

典故说春秋5:“言不由衷”造成的君臣矛盾到了第二天,庄公果然带着贴身的随从侍卫等人,怒气冲冲的返回荥阳去了,桓王见庄公生气的离开了,为了不让事情更加严重,便也没再提过更换卿士的打算。

可是庄公在回到郑国后,却越想越觉得憋屈,整日闷闷不乐,大夫高渠弥见到主子如此心烦,就对庄公说:“主公一心为着天子着想,可换来的确实这种结果,既然天子不顾及君臣之恩,那我们也就不用再顾忌什么了,干脆就让臣领兵破了洛邑城,废了当今天子,换一个贤能的人来担任。”

一旁的颍考叔立刻反驳说:“此时绝对不可,君臣就如同父子一样,即便父亲偶尔有过,做子女的又怎能做出大逆不道的事。”

颍考叔说完后祭足也开了口,他对庄公说:“两位大夫说的都有道理,我们既不能大逆不道,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免得天子以为我们好欺负,依我看,眼下正是麦收之际,主公可以借口说我们郑国正在闹饥荒,然后派人到洛邑和温城去,把天子的粮食都抢回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报复天子,另一方面也可借机观察天子对我们的态度。”

庄公于是便派祭足带着人马来到温城,祭足见到温城大夫后就对他说:“郑国连年灾荒,很多百姓都已经揭不开锅了,我主让我们到这里来向天子借点粮食。”

温大夫问:“你们可曾请示天子?”祭足风趣的说:“我们有手有脚,自己就能收麦,哪里用得着天子帮忙。”温大夫于是便知道祭足名义上是借粮,其实就是带着人来硬抢,但他看着郑国的士兵各个面露凶色,只好闭口不言。

祭足便从容的让手下在温城住了三个月,将那里的麦子收的一干二净,然后才心满意足的打道回府。

等到他们途径成周地界时,已经是七月的中旬,恰好这里的稻禾也已经成熟,祭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挑选了一帮精明干练的人,让他们晚上扮成商人的样子,一夜之间又把成周附近的稻禾收了个干净。

等到第二天成周的守军醒来的时候,祭足早就带着人走远了,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景象。

天子在洛邑收到温城和成周两地送来的告急文书后愤怒不已,即刻点兵,准备到郑国去兴师问罪,周公黑肩却反对说:“抢夺粮食是祭足带人干的,未必得到郑伯的批准,如果我们贸然出兵,反而给了郑伯叛乱的借口,我们干脆就不管不问此事,时间长了郑伯必然会心虚,到时候就会主动来向我们请罪。”

典故说春秋5:“言不由衷”造成的君臣矛盾桓王觉得黑肩说的有些道理,于是就把此事压了下来。

周平王和郑庄公最初在的卿士问题上,由于双方互不坦诚而发生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两国结下仇恨,这就是成语“言不由衷”的典故。

再说庄公在郑国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等到桓王对他的责问,心里果真感到不安,后来又听说其他一些诸侯对他的行为颇有微词,更是紧张不已,于是便打算亲自前往洛邑去向天子请罪。

可是就在庄公着手准备拜会天子的事情时,却从卫国方面却传来了一个噩耗,让庄公大为震惊,当即决定暂缓朝拜,并下令边境严加防范,随时准备应对卫国的进攻。

那么到底卫国传来了什么噩耗,庄公又为何会如此紧张?

(微信公众号:典故大杂烩)